当前位置: 秋波媚媚文集 > 柴静or柴进

柴静or柴进

柴静or柴进2015-03-0121:56
工业化这件事到底对不对?答案是肯定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的工业化之路会有许许多多与工业化之路无关的意识形态的问题呢?因为有人不想让你好好走工业化之路。这才有了各种拿中国的工业化说事的故事。雾霾就是其中之一。我们警惕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拿雾霾来否定中国的工业化之路的企图不是说我们就无视雾霾。我想警告那些敌对中国的势力们的是,中国必然解决雾霾问题,但怎么解决也必然走中国道路。朦胧中的中国的解决雾霾的手段是什么呢?肯定是“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的概念里的抛弃石油的国之利器。到时,建立在石油基本面上的欧美经济就直接崩溃了。中国今天还没有亮剑是怕伤着自己。你们看着中国今天在努力的调整工业结构,积极加重第三产业的就业岗位的压力就应该明白,一旦中国的就业问题对工业的依赖减下去了,减到某个值了,抛弃石油的国之利器自然也就示人了。

我很认真的看完了柴静的《穹顶之下》。我是怀着抵触的心情开始看的,看到中间,我开始喜欢了,结束时,我欢乐了。

《穹顶之下》从小人物的小感受展开对雾霾中国的声讨,随后说明人类的工业化进程与雾霾的必然联系,之后就进入正题了。正题是中国怎么能从烧煤迅速转入用石油,天然气。这个正题不是讨论技术,而是在声讨中石油的垄断与司法系统的执法无力。正题之下的副题是,城市化,主要是房地产搞得全国鬼城无数,中国怎么办?最后的结论是,政府无能!如果你同意,你就戴口罩出门,以示你对政府的无声的抗议。全片中所展示的政府的负面嘴脸之恶心,政府各机构间的推诿之普遍,欧美之先进与完美,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长颈鹿的特点就是长颈,缩头乌龟说的是乌龟的头颈短。你不能因为长颈鹿的头颈长就换上乌龟的头颈,反之亦然。中国的雾霾问题是事实,主观回避的话,那是给乌龟换上长颈鹿的头劲。欧美在雾霾问题上眼前比中国好,不代表欧美就是天堂,硬要说欧美就是天堂,生个小孩都要到美国去生,还是在给乌龟换上长颈鹿的头颈。

《穹顶之下》所展示的问题,归结到底都指向了一个人,那就是“某某康”。这么一来,《穹顶之下》倒是紧跟当下社会主旋律的好片子了。如此的歪打正着,让黑中国的片子变成了赞中国时政的激情高歌,叹为观止。

《穹顶之下》中的某些细节实在是令人遐想。你比如说,当一个国家的用煤量与世界上的其他所有国家的用煤总量相当的时候,到底是强大还是落后?片子里说,倒霉的雾霾就要来了。实际呢?这个国家强大了,而全世界都臣服了。再比如说,英国因为工业化的大烟囱而导致了无法收拾的雾霾问题,还死了多少人。那为什么直到最近的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英国还向全世界展示了他那要命的大烟囱?又比如说,处理汽车尾气的导致雾霾生成的权重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什么是提升油品的标准而不是发展新能源汽车?显然,《穹顶之下》展示了作者想展示的中国社会的负面,并制定了中国若想走出负面必须追随欧美标准的路线图。小心眼还挺缜密。

《穹顶之下》真好。其一,其为“某某康”的后续来了个群众路线的预演。对反腐败的总行动干了点阶段性的正面配合。其二,全社会积极仇视了雾霾。社会的全面的仇视雾霾的好处是让社会对雾霾有了强烈的基本认识。这样的话,对雾霾宣战是皆大欢喜的事,但走不走欧美标准呢?悬之又悬了。这点来说,欧美在《穹顶之下》的盘面下的计划可谓是“干了共产党想干而没有干的事”。其三,《穹顶之下》开创了公知新玩法。公知如果再只是靠买粉丝数,买转发量,买新闻头条置顶,实在是OUT了。公知一定要搞个专题来演讲,台上布置得要像手机发布会,台下布置的要如“感动中国”的观众席。整个过程再剪辑成大片,然后花钱在公共平台上同时置顶,这才叫“腕”。

柴进既“柴大官人”,江湖上唤做“小旋风”,又称为“小孟尝”。孟尝君是谁?鸡鸣狗盗的总司令。用“小孟尝”来称柴进,说得是柴进笼络鸡鸣狗盗之徒,要行鸡鸣狗盗之事。

公知的背后是什么?当然也是鸡鸣狗盗之徒。公知要干的事,自然也是鸡鸣狗盗之事。崔永元搞的转基因纪录片明显没有柴静的《穹顶之下》有爆炸力,这说明柴静比崔永元聪明多了。如此聪明,在当今的复杂的国际环境里自然就能招来无数的高能量体的鸡鸣狗盗之徒。柴静拍《穹顶之下》花了一百多万人民币,这虽是公益的无私付出,但她的市值因此变成多少了?这和董卿因主持春晚而玩转奥斯卡的道理是一样的。

聪明是好事吗?雾霾因聪明而产生了《穹顶之下》。雾霾本无心,却因为了聪明而生出了聪明的心。聪明的心又生出了一只眼睛。眼睛一眨,到底是柴静还是柴进?我恍惚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