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秋波媚媚文集 > 2013年的第一篇正文(最终版)

2013年的第一篇正文(最终版)

2013年的第一篇正文(最终版)

几年了,我用秋波媚媚这个ID把美元那本帐都恶心的差不多了,世界局势因美元而串起来的故事被我折腾的越来越像是邻居家的琐事。大家对当今世界的认识也从知道金融战转变为熟悉,甚至都在积极参与剧本的创作了。网络形势大好。政治,经济,军事如同地三鲜,你炒我也炒,就这样又是新的一年了。2013年的第一篇正文,能否依然比以往时候来的更猛一些?还是说说大格局,故事点设在1929年。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史称1929年大恐慌的第一天。以无序、惊恐和混乱的标准来看,这个星期四确实无一不及。那天换手的股票数达到12 894 650股,而且其中的许多股票售价之低,足以导致其持有人的希望和美梦破灭。在证券市场的全部秘密中,没有哪个秘密像每个想要抛盘的卖家为什么一定要找到买家接盘这一秘密那样令人捉摸不透。1929年10月24日的情况说明,神秘的事并不是不可避免的事。股市上常常找不到买家,只有在股价直线下跌之后,才会有人愿意接盘。

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真正的大崩盘日,是纽约证券交易所问世以来最具灾难性的一天,并且有可能是证券交易所历史上最具灾难性的一天。这一天汇集了在这之前所有糟糕交易日的全部糟糕特征。成交量远远大于黑色星期四。许多股票重复出现只有卖单,而根本没有买家接盘的状况。纽约证券交易所有一个聪明的信使,他突发奇想,决定下单以每股1美元的价格吃进一批股票,结果,由于没有其他买单,他居然做成了这笔交易。这天,纽约证券交易所有记录的成交量达到了1 661.003万股。

引发美国股市大崩盘的1929年9-10月,被后来者形容为“屠杀百万富翁的日子”,并且“把未来都吃掉了”。在危机发生后的4年内,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30%,投资减少了80%,1500万人失业……

到底是什么原因引发了美国的1929年大崩盘呢?仅仅是投机吗?显然说不过去。如果不是这样,又是什么呢?历史上有很多人尝试着去解释,结果如同把红楼梦发展成为了红学一样,乱!今天,“1929”几乎变成了一个投机过度的符号,结尾从问号变成了惊叹号。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从中国的最大实际出发,从中华民族应有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出发,从应对欧美那些阴谋家的“学而不厌,侮人不倦”的行动出发。以1929为切入点展开学习,有必要。

大英帝国的“大”被终结,才会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英国在一战后没被放倒,但其曾经所拥有的霸权是风光不在了。整个欧洲在一战后都很虚弱,英国要想重建辉煌,很难。但英国还是在努力。努力的成果:1925年时任英国财政大臣的丘吉尔把英镑恢复到了金本位制。英镑与黄金挂钩,美元再与英镑以1英镑兑4.86美元挂。

英镑与黄金挂钩是英国想恢复英镑的霸权吗?国际流通货币的地位实际是与该货币在国际贸易总额中的被使用程度成正比的,英镑的霸权地位已不在时,难道丘吉尔想依赖自己的黄金储备来硬抬英镑的身价吗?

一战前,1英镑能兑4.86美元。一战后,1英镑只能兑3.4美元。丘吉尔在1925年规定英镑兑美元恢复到战前的4.86水平,严重高估了英镑等于是低估美元。丘吉尔不是不懂经济,不是不知道英镑被高估的后果。英镑自抬身价就是要去贬值美元,英国是要赖自己欠美国的债。因为美国由一战前的欠欧洲国家36亿美元变成了一战后的欧洲国家欠他168.2亿美元。当然赖债只是最低目标。丘吉尔的险恶用心是对美国发动货币战。美国的发迹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富起来的美国是英国再次强大起来的直接障碍。阴谋美国是丘吉尔的本职工作。

整个一战期间,资本为了逃避战火,大量的黄金都流入了美国。1925年,英镑恢复到了金本位制后,英国实际上是用黄金来偿还债务的,因为这样便宜。美联储因为大量的黄金流入到了美国而需要对应发行大量的美元来兑付。因为黄金的大幅度流入而引起的美元泛滥就是丘吉尔的这个货币战的基本原理。如同今天美元进入中国时,中国收了美元就要支付人民币一样,被支付的人民币就是印出来的。防止人民币超发后会引起通膨的办法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当年美国政府是靠发行大量的国债来吸收美元的多余的流动性的。美国成功了。为此,丘吉尔接着进攻。1927年的春天,英德法三国的央行行长到美国,要求美联储放松银根。这等于是要求美元自己主动贬值。又如同今天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一样。

英国能在美联储放松银根中得到英国欠美国的钱的加速缩水。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去服务丘吉尔要发动的货币战。怎么说服美联储放松银根呢?这就全靠德国问题了。

德国虽然是一战的战败国,但由于主战区在法国,所以法国的损失很大。德国被开出了大割地大赔款的罚单,一战的结果也就算定了。德国并不是一战的唯一输家。实际上,参战的都是输家。一战穷死了整个欧洲。战后,以英法为主的国家开始与美国商量怎么还债的问题了。英法的思路就是不还,要把欠下的债直接清零了。美国肯定不干,这事就一直拖下了。此后,德国国内就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1923年的德国马克的购买力较战前跌落了150万亿倍。这是可理解的,因为割地失去了生产基地,赔款拿走了社会生产的利润,民不聊生当然就恶性通货膨胀了。这让英国很着急。因为,德国的倒下换来的是法国的丰满。这样发展下去,欧洲的大国将是法国,而欧洲之外还有美国。英国别说再次强大了,不被灭了就不错了。

英国有意托德国,又要还债,,最后想了一个办法,把德国的战争赔款与英法欠美国的钱组合成了三角债。即,只有英法收到了德国送来的战争赔款,英法才有义务还钱给美国。但德国哪里来钱呢?这就请美国帮助了,让美国贷款给德国,德国就有钱支付战争赔款了。这个三角债的实质就是美国自己还钱给自己,而英法是把债务转给了德国。

英法欠美国的钱,其中九成是欠美国政府的,即是欠白宫的。另一成是欠私人的,也就是华尔街的。如果美国同意这个三角债,美国政府是有风险的,因为德国如果停止了支付战争赔款,美国政府的钱就收不回来了。不过,好处也有。英国同意华尔街对德国贷款。只要德国政府不垮台,这个贷款是只赚不赔的。美国牺牲政府的利益也就是美国人民的利益去为华尔街代表着的资本垄断财团服务是太合理的事情了。因此,对于这个三角债,美国不傻,但还是同意了。

1924-1931年之间,德国得到的外国贷款及投资为250亿马克,而同期德国偿还的赔款只有110亿马克(当时设定的偿还赔款总时间为66年)。这些钱,一半是华尔街提供的,另一半的大部份是伦敦金融城给的。是美元,英镑,法郎的金雨唤醒了德国军事工业。这也让摩根财团,洛克菲勒财团等垄断资本家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实际发起人。而法西斯独裁实为这些垄断资本家集团内变异出来的极端反人类的独裁形式。

要让美联储放松银根的开关实际是在英国手上。华尔街的资本因为已被英国引导着进入了德国,美元是否需要泛滥,以及泛滥多少都在于德国对华尔街放出多少债券。德国可以卖给华尔街各种名目的债券。或者以铁路运营权为抵押,或者以民生类税收为抵押,都能吸走美元。如同北洋军阀时期,北京政府就把盐税,烟酒税等作为抵押向美国借钱。而德国怎么设置债务由英国控制着。德国开出几个重量极的抵押债券,美国垄断资本家(还是摩根,洛克菲勒等)就需要想办法去筹集美元,然后买到这些债券转而逐渐控制住德国的国民经济,以便实现永久剥削。筹集的美元一定是从美国人民身上拿走的,而美元泛滥则是怎么拿走的第一步。

美国统治者利用股票市场把凭空攒出来的股票或者被严重高估的股票卖给美国人民以换取美元之后再转投入到德国。德国为这些美元付利息。美国统治者手持对德国投资本金的市值以及由此带来的真实的美元利息再去支持美国的工业。这就能推动美国工业的加速前行。人人有工作,有钱赚的社会又有大量的可供消费的,就算消费不完也可以卖到欧洲去的商品。这就是所谓的柯立芝繁荣的核心。当然,一切都只是假设。一旦美国人民的手上的美元都被骗光之后,股票价格也就自然的被打回原形了。因为美元没了,股票价格被严重低估时也不会有人买入。这就是引起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的基本面。启动这个大崩盘的是1927年的美联储放松银根。放松的手段是降息,以及回收国债倒出美元。策画者当然是丘吉尔,其目的是对美国实施货币战,残废美国后,英国就又能重回霸主地位了。

为了最大限度的活跃交易,筹集美元。1928年,美国金融业居然发明出来了保证金。券商在这时都兼职成为了银行的放贷员。客户买股票最低只需要支付所买股票的1%,余下99%由券商负责去银行借来。当然,借贷成本是客户支付的。由于美元已经泛滥,贷款买股票没障碍。因为这时的美国股票市场是以美国统治者需要从中筹钱为基本面的,所以美国统治者做多指数是一定的。只要能涨,保证金方式的做多股票都会疯赚,这又会引来更多的人去参与这个疯狂的游戏。市场疯狂后,美国统治者当然不是靠赚差价来筹钱的,而是靠大面积发新股。只要市场够热,股票再多也不愁卖不出去。美国统治者就能从美国人民手中把美元收来,并源源不断的投资到德国去了。

这是美国统治者与美国人民玩的游戏。只要别太过了,关键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控制,游戏就能玩的时间长些,游戏结束后的痛苦也能小些。那美国对欧洲事务的介入就将完美了。问题就在于美国只管点火,看着火越烧越大,就是控制不了。把整个青山都烧了,哪里还有柴来供以后烧啊!

保证金疯了股票,这就让商业银行不务正业了。商业银行不再关心实体经济,而是全面投入到钱生钱的梦幻里。美联储给商业银行的美元收5个点,商业银行把美元贷给市场人士去交易股票收12个点。一时间,全世界的美元,包括上海的,都回流到美国,要放贷给市场人士,帮助他们操作保证金的股票。

商业银行的混乱直接导致了拆借市场的混乱。1928年的美国金融市场的混乱初期是商业银行的混乱,但总体上,满足保证金方式交易股票的贷款资金的来源还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美元是美联储放出来的。因此,到底有多少美元参与了保证金交易还是能统计出来的。随着混乱的深入,商业银行开始认为把美元贷给市场人士去交易股票收12个点,赚的并不多。所以大量的美元开始从美联储流入到商业银行后转到了拆借市场,然后才到股票市场。如果商业银行的美元一年内在市场中能重复利用2-3圈,拆借市场至少乘以10倍。1928年的美国金融市场的混乱发展到强盛期时,是拆借市场能提供的资金已大于商业银行的。这就让美联储无从监管美元的流向,也不知道有多少美元在市场里起着作用。而市场人士用保证金交易股票的贷款来源多转向了拆借市场。当股票行情紧张时,短期拆借利率会升到20%。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美国统治者为了投资德国而想介入欧洲事务的战略在操作中,从美国人民身上把美元拿走时,美国统治者自身腐败透顶。同时,也是经验不足。

美联储自己印刷美元发给商业银行后,又指挥商业银行去支持拆借市场里的美联储马甲。拆借市场这种非金融机构行使着金融机构的权力,只能是金融机构自己作的案。美联储不但用马甲控制着拆借市场,还手持着拆借市场的资金资源去直接交易股票。结果当然是股价的多空反复无常到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境地。靠股票赚钱太容易了,银行人员利用职务挪用资金去交易股票是很正常的。有的银行在后期居然发现,因为各部门都挪用资金,索性大家就联合起来干。发疯的结果是:崩盘开始后,原本在帐上的钱也早就被股市烧光了。媒体黑嘴,联手做庄,几百年不变的老套路。裁判直接踢球,没有公平只有腐败。自己腐败当然也就不可能去监管下面了。监理机构不是形同虚设而是共同作案。所有问题到最后,只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了。

经验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如此透支价值的行情的后果了解不深,对腐败的广度与深度没有足够的预期。这并不是不知道要出事,而是知道要出事,不知道出多大。知道有腐败不知道已找不出干净的了。经验不足还表现在当金融的危机影响到社会稳定时,社会的各项资源接不上。这里最主要的是粮食供应。经验不足是否包括了美国对丘吉尔发动的货币战争的认识呢?不知道。

这一场,丘吉尔是胜利者,但美国是输给了自己不识“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这句话。美国内部的腐败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这样的结构让美国社会不可能做到“不可胜在己”。所以,战必败,败必溃。

1929年8月9日,美联储将利息提高到6%.

抑制投机的收缩银根是正确的。市场病了,需要吃药。但如此超预期的收紧银根就不是治病了,而是直接要了市场的命。问题还是腐败。美联储一边给市场开药方,另一边就去放空市场了。市场跌了,美联储的马甲放空股票又赚了。看上去药方是对的,因为市场从此不涨了,但结果是市场不但涨不起来了,更是跌到断气了。因为超预期的收紧银根后,商业银行对拆借市场的支持将直线下降,短期拆借利率爆涨。只要股票有少许的下跌,保证金交易的多头就会被要求追加保证金。当大家在社会中融资补保证金时会突然发现,原来市场里早就没钱了。然后就是暴仓,再然后就发生了逃离股市的踩踏灾难了。如果市场中的钱只是被市场人士赚走了,那当股票跌破价值之后,市场人士会自然的出手买便宜货。可是,市场中的钱都转去了德国,这些市场人士手上只有德国文字的债券。这里也就没人能救了。

查看相关档案,历史会告诉今天,1929年时,有哪些人因为精准的放空股市而大发横财。这些人都是商业银行的领导者或者是所谓的投资大师,实际都是美联储的关系户或者马甲。他们会和你讲,擦鞋的鞋童居然向他推荐股票,所以他就放空股票了。“信春哥,得永生”。

赫伯特·胡佛,1929年3月4日入主白宫,是美国第31任总统。任期至1933年,后寻求连任失败。胡佛在任的4年就干了一件事:为垄断资本财团补仓,避免暴仓。因此,胡佛总是大手大脚。胡佛的“复兴银行公司”为不景气的行业(主要是铁路和银行)提供紧急低息贷款。胡佛还设立了联邦农业委员会,公共工程局,用以增加支出。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The Smoot-Hawley Tariff Act)于1930年6月17日经签署成为法律,该法案将2000多种的进口商品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当时在美国,有1028名经济学家签署了一项请愿书抵制该法案。这个法案的实际作用就是要大幅度降低进口。逼着美国人一切的生产生活都自给自足。经济活动被限制在了美国本土,美国的财政收入就稳定了。再加上随之而来的大幅度提高所得税与对几乎所有美国人民收取各种名目的消费税,美国政府就有钱了,胡佛就有能力给垄断资本财团补仓了。面对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许多国家对美国采取了报复性关税措施,使美国的进口额和出口额都骤降50%以上。这是完全能估计到的。而估计不到的,则是关税的相互报复之间,全球的国际贸易总额大幅度降低,从而引起了1931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这也很容易理解。因为各国的出口全面受阻,各国的生产就在突然间全面过剩了,当然就国际金融危机了。

1929-1933年,是1929年的美国股市大崩盘后的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即大萧条。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下降的幅度为:美国46.%,英国24%,德国40%,法国33%,意大利33%,日本32%。这些国家的工业生产水平都倒退了20年以上,英国甚至退回到了1897年水平。美国失业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25%,英国22%,德国43%。

大萧条时期,购买力下降,商品卖不出去,物价暴跌。欧美因此开始了大规模破坏生产力和销毁产品。1933年,640万头猪被抛入密西西比河,2300万头牛羊在屠宰后被丢弃。1400万英亩棉花烂在地里。粮食当柴火烧了,咖啡投海,牛奶进河,棉花铺路。幸存商品被帖上了限量版的标签,希望物价的进一步暴跌能有所缓和。

大萧条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美国自己的事,后一阶段是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引起的全球性的经济大衰退。这是连丘吉尔也没盘算到的,一切战争包括货币战在内都具有的“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规律。

以资本主义为大前提来说,胡佛损了美国人民的利益去补了垄断资本财团,这是完全正确的。胡佛对于美国的垄断资本财团,是大善人。但其在美国人民面前的形象就很肮脏了。因为大的经济是衰败,而国家仅有的资源都补了垄断资本财团,美国人民的痛苦不可能会有丝毫的止跌。胡佛就这么毁誉参半了。1929年到1932年,美国失业人口从1%到达了25%。不得人心的胡佛自然连任失败。当然换上来的还是一样。这是美国的制度决定的。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将军当天向全世界通电,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在东北将原北京政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宣布拥护国民政府的政治行动,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东北易帜”。

东北易帜后,蒋介石形式上统一了中国。蒋介石为了达到事实上的统一全中国,1929年召开了编遣会议,以裁军为名,排除异己、扩充嫡系为实。引发了1930年的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进行的一场新军阀混战(阎、冯、李等夺权挑战蒋介石中央政府的内战),亦称“中原大战”。此时,张学良拥有东北军30万人,其海军、空军实力更是在全国首屈一指。谁赢得了张学良的支持,谁就赢得了这场战争!

9月19日,王树常和于学忠两将军统帅东北军10万精锐之师,挥师入关,在反蒋联盟军背后发起进攻。整个战局发生急剧变化,仅十几天,东北军就完成了对华北的占领。在张学良和蒋介石的联合夹击下,反蒋联盟军迅速土崩瓦解。11月4日,阎锡山、冯玉祥二人通电下野,太原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即告取消,中原大战以蒋介石的完胜而结束。

1930年11月,张学良应邀赴南京。蒋介石不仅派张群到天津迎接张学良,而且从天津到南京的路上,随处可见欢迎张学良的标语:“欢迎促进统一,巩固边防,劳苦功高,竭诚拥护中央之张副司令!”“张副司令是和平息戈的使者!”“张副司令是国家统一的表率!”

张学良就任陆海空军副司令后,负责节制辽、吉、黑、晋、察、热、绥、冀八省军队,北平、天津、青岛三市及河北、察哈尔两省划归张学良管辖,一批东北人物也被委以重任。东北在全国开始占有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

张学良在国民党政府中的地位可谓登峰造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炙手可热。日本争取张学良是没可能了。东北军入关的都是精兵,留守军力很单薄。整个中原大战,东北对日本而言就是个空城。日本在政治上失去了东北,军事上又有可乘之机。这才引出了918事变。

1929年后的欧美无比之穷,蒋介石本来就没实力抵抗日本,就算有一点,如果全去东北了,他的个人地位也就没军力保证了。欧美没实力干预日本,蒋介石也不抵抗,放任了日本反到让日本有了更大的胃口去占有上海。1932年,发生了“一·二八”淞沪抗战。

1933年,富兰克林· 德拉诺·罗斯福上场了,这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第四届未任满)的总统。罗斯福上来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后来蒋介石也效仿的金圆券。罗斯福要求美国人民把手中的黄金都换成纸币,所有以黄金为支付手段的合同都无效。罗斯福还规定黄金不可以流出美国。同时,罗斯福还在国际市场中做多黄金。当然,对应的也做多白银。

美联储成立于1913年。从成立到其机制全面成熟是需要时间的。大萧条时期,是美联储在全美国抢实权,建立绝对领导地位的机会。所以,美联储在这时期只添乱。他提高利率,阻碍投资,导致了美元的供应缩减了三分之一。挤兑风潮让1400多家银行关门。当罗斯福把黄金都收到政府,并利用国际市场去做多黄金而抬高了自己的市值后,美国社会因为美联储的紧缩,以罗斯福为首的美国政府事实上就变成了美国社会中的最富有的财团。

1933年,罗斯福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各行业企业指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政府对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这个法在实际执行中变成了行业龙头企业以行业组织之名对全行业实施垄断的法律保障。垄断企业都对本行业制定了从工人工资,工作时间到商品最终售价等等的全方位限制。这就掐死了大量的中小企业。因为按《国家工业复兴法》的规定,中小企业的用工成本需要与垄断企业的一致,而商品售价也要一致。中小企业只能去死。如果胆敢降价促销,这就是反抗《国家工业复兴法》。下场不是罚款就是坐牢。

居然会有干洗店的小老板因为洗了一套衣服,比《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的价格少收了5分钱就要求罚款15元。当事人三天内没缴纳罚款后坐牢了。还有一个熨衣服的也少收了5分,因为他嘴硬,除了坐牢还附送了罚款100美元的特别待遇。

美国统治阶级起初认为《国家工业复兴法》是罗斯福站在民主党的立场上消灭共和党,后来逐渐发现,被《国家工业复兴法》糟蹋的企业也有不少是民主党的。罗斯福自己虽然是民主党的,但他的《国家工业复兴法》是对所有非其个人的关系户的对像的全面封杀。1935年1月,美国最高法院以8比1的票数,宣布罗斯福的《国家工业复兴法》违宪。罗斯福因此与最高法院结下了梁子。

《农业调整法案》是罗斯福颁布的另一个折腾美国社会的工具。这个法案的背景是美国社会的粮食危机。不过,这个粮食危机是粮食太多的危机。因为美国人口有限,而美国这块土地又太肥,一战以及一战之后,美国产的粮食都输出到了欧洲,随着欧洲战后的恢复生产与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欧洲停止了购买美国粮食,美国粮食就产能过剩了。粮食多了,粮价就低。《农业调整法案》的主要内容就是提高粮价并付钱给农民让农民休耕,而支付给农民的费用由粮食加工企业支付。

《农业调整法案》在操作过程中,农民应该怎么休耕,休耕怎么拿补贴,拿了补贴政府怎么监管,粮食加工企业怎么交税,如何监管等等,进入了全面混乱。因为这事由农业部部长一人负责,其权力也就大到了天上。能力低下与腐败透顶,滑稽的事就多了。

农民休耕了荒山得到了补贴,休瘦耕肥也有补贴,彻底假休耕一样有补贴。农民在《农业调整法案》之后神奇的因为不劳动而增加了收入,结果当然是因为有钱了而偷着加种。这能从1933,1934年的化肥销量猛增中看到真相。农业部随之大量招买人马来检查农民的真实休耕情况,并下死命令要求严控某些产品的生产。然后,被严控生产的对像直接变成了不生产,以后就只能依赖进口了。比如棉花,黄油,牛肉,猪肉。

粮食在事实上是超产了,却因为《农业调整法案》而要贵卖。农业部的机构膨胀以及粮食加工企业通过交税的渠道付给农民的补贴又使已经是高价的粮价更高。最后当然是消费粮食的人来承受一切。问题是谁不吃饭?《农业调整法案》折腾了美国两年后,不了了之了。

罗斯福是贵族,他的追求就是成为美国总统。为此,他与他的叔叔,前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女儿结了婚。能不能成为美国总统与成为了美国总统后能否连任,这是罗斯福需要努力的。但这一切与美国社会是否健康无关。罗斯福上场的两年,美国社会因为美联储而紧缩,粮价却因为《农业调整法案》而在紧缩中高涨。惊世奇葩。《国家工业复兴法》糟蹋死了无数中小企业,美国因为罗斯福的恶心而疲惫不堪,这就是罗斯福连任所需要的。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救济,这种所谓的慈善在《联邦紧急救济法》之前,只是州以内的独立行为。因为,慈善的实质是州范围内的财团收买人民的政治选票。《联邦紧急救济法》之后,慈善就变成了罗斯福个人对全美国人民的施舍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是罗斯福直接封堵了其他想成为美国总统的对手的收买人民政治选票的渠道。与《联邦紧急救济法》配套的是公共事业振兴署。《联邦紧急救济法》是直接花钱买具体某个选民的选票,而公共事业振兴署是罗斯福花钱买选举人团的选票。

哪个家庭的选票多,在总统大选期间就一定能进入《联邦紧急救济法》的救济范围。哪个州支持罗斯福,这个州就能从公共事业振兴署得到贷款去搞些基础建设。当然,公共事业振兴署的贷款是可以被洗到某些人的口袋里的,只要你对罗斯福有价值,没人会来查你。

另外,美国国税局是罗斯福用来消灭对手的私人武器。罗斯福对一切可能威胁到他连任总统的对像查税。美国国税局下面的特工常年奋斗着。导致罗斯福的对手不死也坐牢。这些对手又多是贵族家庭,死了一个,家里余下的从此不敢反抗。罗斯福就能把这个贵族家庭所在州的选票全部拿下。问题是大家为什么会在税务问题上给罗斯福把柄呢?因为税太猛了。1932年时,胡佛把联邦所得税从24%提到了63%,罗斯福在1935年,把这推高到了79%。同时,遗产税为70%,个人所得税在原基础上,对所有超出2.5万美元的部分100%征收。

最新的奥巴马连任,票数比是332:206。而罗斯福在1936年的连任成绩是523∶8。罗斯福史无前例,后无来者的胜利奥秘就是“耍流氓”。罗斯福的流氓手段把美国的政治生活改变成为了帮派对决。罗斯福执政下的美国社会极其民不聊生,这让罗斯福的流氓手段变得极其有效。都穷得饿抽了,《联邦紧急救济法》与公共事业振兴署所到之处尽是俘虏,谁会和钱过不去呢?因为这时还没FBI,美联储也没成熟,美国总统连任仅一次也只是惯例,并无法律依据。罗斯福的欲望已达到了没人能拦得住的地步。为此,美国资本只得逃离美国。目的地,只有德国。

大萧条时期各资本主义国家都困难,德国是整个资本主义国家里情况最糟糕的,因为美国断其美元奶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德国国内的社会问题。罢工,游行,甚至武装冲突,一个都不少。德国共产党的力量与威望随之迅速增长,急坏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这不是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欧美这么多年倒入德国的资本有被清零的可能。希特勒被扶上台,德国共产党被即刻清理。然后,德国的国民经济纳入了战争轨道,提出“大炮代替黄油”的口号。加速了国民经济军事化。1933年开始的6年半里,德国军费支出高达900亿马克,占同期国家预算支出的五分之三。

因为罗斯福的无法无天,以美国共和党为主的财团只得长期的离开美国本土。1932年以前的美国对德国投资中,短期投资占一半,此后全是长期投资。这些投资分别对应到了许多大公司,比如福特,杜邦,固特里奇,美孚,美国无线电,美国铝业等。而这些公司实际上变成了希特勒的兵工厂。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在1928年至1932年,苏联共产党和政府为摆脱苏联落后的农业国面貌而实行的大规模有计划的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按照预先编制的详细计划建设的开端,同时也是人类大规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开始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苏联初步建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1934年1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33~1937年)。1936年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1937年该计划超额完成。苏联在二五期间,高速进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农业集体化的完成,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1937年苏联的的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10.6%,仅次于美国。超过德国、英国、法国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已取得了彻底胜利,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成为苏联社会的经济基础,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的比例占到99.8%。

大萧条时期的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困难与苏联成功实施首个五年计划后产生的社会富裕相比,出现了巨大的落差。这样的落差即是以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基本面。这是资本主义弱肉强食的规律。

1935年,陈云到达苏联,向全世界报导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德意秘密签订了《德意议定书》,1936年11月,德日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1937年,意大利加入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德,意,日三国轴心就形成了。到此,资本主义弱肉强食的本质披上了意识形态的外衣。

1938年9月,慕尼黑协定。这是英法给德国开出的批准其进攻苏联的通行证。这是承认了此时的德国已不是一战后的需要被限制的德国了。英法通过德国对苏联的宣战是暗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为弱肉强食的行动做掩护。同时划分了敌我。随后,德国入侵了捷克斯洛伐克。这只是在有了通行证之后的通行而已。

1939年3月,在欧洲事务日益紧张的前提下,英法与苏联之间开始了接触。苏联是希望英法苏形成联盟。主要是指三者间的反侵略互助,及共同保障欧洲的安全。如此就能把已解除限制的德国重新关进铁笼。英法认为已放出来的野兽是去吃苏联的,当然藐视苏联。没有诚意,没有结果的走过场式的谈判在1939年8月17日结束。几乎同时,8月23日,德苏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签订条约对当时各国的统治者而言并不秘密。所谓的秘密,只对普通群众起作用。因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间的互不侵犯是很难接受的,由此产生的不可控因素需要被去除。此外,秘密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里另附了更秘密的协定,这个真秘密至今还是秘密。

9月1日凌晨,德国分兵三路进攻波兰。德国入侵波兰,英法能干什么?什么都不能!因为他们突然发现,之前苏联与自己谈联盟时,自己已放弃了对波兰行使保护的权力了。这就直接证明了前期的英法苏谈判,早就被苏德纳入了计划中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英法苏谈判只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整个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英法苏谈判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英法苏谈判的整个过程被《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全线利用了。这样的后果是什么?当然就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个标题了。即,整个欧洲将走向被苏德联手统治的局面出现了。

为了表示自己反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立场,英法要求德国对波兰的进攻立即无条件停止,并全线撤兵。德国在规定时间内如果不执行英法的要求,英法对德则自动进入战争状态。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宣战行为本身,只是英法对预想中的欧洲内部的两只野兽将要对打的局面突变为两只野兽要分享他们这些无力的小白鼠的不知所措。所以,虽然宣战了,但后续到底怎么发展,也就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全部内容,主要是条约中另附的真秘密到底是什么,并不清楚。毕竟,德国是向波兰推进了,是向东走了。这还是在德苏开战的总趋势下的发展。这就使得英法对德宣战后派出去的军队,无聊的在前线开始了足球联赛。空军对德国境内的轰炸也改成了撒传单。

斯大林借口“波兰局势已对苏联构成严重威胁”,苏军就越过边界,迅速占领了波兰的总共2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涉及1300万人口。并将其分别并入苏联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9月17日,苏德在布列斯特会师,9月25日,苏德两军举行联合阅兵式。这是两只野兽笑傲全欧洲的不讲究的粗糙的举动。之后,苏联单方面撕毁1932年缔结的《苏芬互不侵犯条约》,于11月30日悍然入侵芬兰。

英法很清楚,眼前的一切就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个苏德联手统治欧洲大目标的开局表演。但战火到此还是围着苏联在烧,英法仍存幻想。他们想探明德国的真实意图,便想利用苏联入侵芬兰失利的机会,要派出英法联军到瑞典,以支持芬兰人民的反侵略为借口进攻苏联。这能表现出整个欧洲资本主义世界对苏联的进攻已完成了两线做战的布局,希望并暗示德国去对苏作战。可惜,苏德支持瑞典中立,瑞典拒绝了英法。英法也就知道好日子到头了。

苏德在1940年上半年分别解决了芬兰,丹麦,挪威。这已是杀到英法门口了。此间,英法做了些反抗,但都失败了。英国,还损失了一艘航母。

1940年5月,德军占领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北部。接下来就应该是去占领英法了。这时,德国对英国提出了接近于让英国投降的德英间的单独的和平协议,中间人是意大利,谈判地点在罗马。英国不从,就制造出来了德国会先攻打英国的假象。为此,法军最高统帅部对德军的主要突击方向做出了错误判断,结果是法军被迅速击溃,法国投降。

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离奇故事之一出现了,这就是敦刻尔克大撤退。英法联军40万人被德军赶到了只有万余居民的小港,敦刻尔克。此处极易受到轰炸机和炮火持续攻击。在这种求生不得的环境中,英法联军居然不准备背水一战而选择了撤向大海另一面的英国。突然,德军也暂停了进攻,放任英法联军撤走。结果还居然是撤出了近34万人。英国首相丘吉尔在随后对此撤退发表的演讲中提到“德国人拼命想击沉海面上数千艘满载战士的船只,但他们被击退了,他们遭到了挫败,我们撤出了远征军!”真是德国人被挫败了吗?丘吉尔与希特勒之间的默契,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样的默契在马上开始的德国入侵英国的过程中再次被应用。法国投降后,希特勒对英国开始了代号为“海狮”的进攻计划,面对三面被围的英国,刚闪电战拿下法国的德军居然前进不了,稀稀拉拉的摸了近一年后,“海狮”被中断。

在“海狮”计划实施期间,德国分别又解决了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希腊。而苏联则收编了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苏德各自的势力范围开始犬牙交错。这时,德国的西线还在稀稀拉拉的“海狮”,而东线,即苏德之间,已相当紧张了。又一件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离奇故事发生了。

1941年5月10日,纳粹德国第二号人物,第三帝国的副元首,鲁道夫·赫斯,单独驾驶飞机突然来到英国,跳伞着陆。纳粹头目“单刀赴会”,令世界震惊,斯大林坚信,赫斯是希特勒的秘密使节,墨索里尼怀疑德国三心二意,希特勒则对此百般辩解,骂赫斯“精神失常”;连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莫名其妙,称其言行是荒诞的。这事还没结束,再一件离奇故事发生了。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叫“巴巴罗沙”的计划,出动190个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和190艘战舰。军分三路以闪电战的方式突袭苏联。

故事的离奇不在于打,而在于怎么打。欧洲的两只大野兽打起来,那动静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准备之充分是可理解的。但德国居然要发动闪电战来拿下苏联。闪电战就是出其不意的多打少,强打弱。这样的话,德国的飞机,坦克,大炮,战舰,军队人员要绝对大比例的超过苏联。这么巨大的运输量又要做到不让苏联发现以满足闪电战需要的出其不意,完全不可能。而事实上,德国的闪电战还差点成功了。并且,发动战争的很早以前,德国要攻打苏联的情报就已如雪片般的通报到了斯大林。情报之精准如同回放事情的经过,通报者的级别之高,高到了包括美国总统,英国首相。给一个能解释一切的理由,那就是“斯大林被希特勒骗了!”

是什么把斯大林被骗的解除了海陆空三军的边防武装,战斗力如同虚设?还是要回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此条约的一个阶段是1939年3月开始的英法苏三国联盟谈判,那《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起点就在此之前。而德国能被解除一战后的限制是慕尼黑协定。所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应该是1938年9月到1939年3月间被提起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之后,苏德立即瓜分了波兰,因此,此条约中另附的真秘密则应该是苏德怎么分享全欧洲的具体分配方案与实施计划。德国最害怕的永远是东西两线的同时作战,德国入侵苏联时害怕英国出击德国,而德国入侵并占领法国时同样也害怕苏联出击德国。德国能完全放心的占领法国,只能是与苏联事先计划好的。

稀稀拉拉的“海狮”与苏德各自的势力范围间的犬牙交错的形态说明了苏德间的协议仍在途中。也就是说,波兰版的慕尼黑协定后再一个版本的慕尼黑协定已在路上。虽然《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另附的真秘密可能永无见天之日,但对当时的各种碎片信息进行整理后会发现,苏德的下一个目标是瓜分土耳其与英国。

土耳其对苏联来说,过去现在未来,永远都是需要侵入的对像。土耳其版本的慕尼黑协定将是波兰版的继续。德国与苏联商定,德国将从土耳其的东西两线同时发动进攻。战争打起来后,苏联则通过乌克兰经黑海,由北向南入侵土耳其。这个计划中,德国在土耳其的西线是通过保加利亚与希腊的德意联军组织进攻,而东线就需要苏联配合了。德国要借苏联的领土把德军经高加索地区送入中东,也就是土耳其的东线。这当然是骗苏联的。骗的目的,是德国想扭曲苏联对自己调兵的判断结果。按协议,德国在行动时能在没有阻拦的情况下直接进入苏联境内。

苏德分享全欧洲的具体分配方案是在苏德两国原有基础上以柏林,莫斯科的纬度为分割线,高纬度的归苏联,低纬度的德国拿走。所以,波兰是平分,土耳其是德国拿得多,苏联只是要拿下土耳其的黑海沿岸以图全面控制黑海。少分了土耳其是因为苏联要多得到些英国。英国对苏联的意义就不是黑海这么小的了,而是涉及到北海,挪威海以及大西洋。作为德军借道苏联的利益交换,苏军需要借道波兰,德国,到达进攻英国的前线,与德军一同加深对英国的三面合围并择机侵入。为了防止苏德军队各自在对方境内有别的企图,双方约定,人与武器分开运送。

苏德战争开始后的18天内,德军往东推进了450~600公里,占领了大片苏联领土,里面有装满燃料、粮食、弹药等物资的200个仓库。苏军有28个师全军覆没,还有72个师损失了一半以上的官兵,损失惨重。由于执行任何情况下均须坚守阵地的命令,开战后仅半年,苏军被俘人数即达490万,约占整个战争期间被俘人数(540万)的90%。

为什么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的第一号军事指示严令各部队不得因受到挑拨对可能出现的攻击予以还击,无特殊命令不得擅自行动,而第二号指示则明令禁止苏军跨越国界?

为什么在1941年6月22日凌晨,苏联边防部队没有炮弹、子弹和燃料?此前为何不准他们占领边境沿线的前地和设防区?为什么6月22日苏联政府守口如瓶,直到敌军连续轰炸和发起进攻8小时后,苏联人民才得知战争爆发的消息?

为什么最先宣布这一消息的,不是斯大林本人?为什么直至1941年7月3日,苏联人民才听到他的讲话?

因为秘密协定中的调兵开始了。苏联按约定流程先将军队人员与武器分开了,这也就解除了军队的武装。面对约定中的德军入境,苏军被要求不阻拦。对于调兵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麻烦,只属于民事纠纷,苏军也被要求克制。这都是希特勒精心准备并正确实施了很多年的宏伟计划,也是德国对苏联展开闪电战的前提。带足弹药,加足燃料,全配置满员超员的德军对苏联境内疯狂直插,狂轰乱炸,并动用一切空中力量空投作战人员到苏联后方,因为约定中,苏联对德国飞机也是不阻拦了。瞬间,苏联前院后院同时起火。

如果不是希特勒在小港口,敦刻尔克放走了几十万英国人,如果不是“海狮”被稀稀拉拉的执行,英国早就不存在了。英国没有了,苏德怎么瓜分土耳其就是另一个方案了。掩盖德军向苏联边境运动的真相就不可能了。所以,希特勒发动的战争是早在慕尼黑协定之前就已全面盘算好的了。希特勒的左突右击是在军事,外交的手段下利用欧洲内部的混乱而展开的一场有节奏有层次有严格时间控制及顺序安排的合纵连横。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德国单方面突然破坏《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实施闪电战是整个二战的主线。如果没有《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世界的历史将被改写。尽管如此,这也只是我们国家千年前为给小朋友启蒙而创作的教材《千字文》里的八个字“假途灭虢,践土会盟”。

〔塔斯社莫斯科(六月)十三日电〕…… 英国及外国报纸开始盛传下列谣言:“苏德行将开战”…… 谣言中坚称……德国开始在苏联边境集中军队,意在进攻苏联…… 谣言坚称苏联方面开始加紧准备对德作战,并集中军队于德国边境…… 塔斯社奉命发表声明如下:第一,德国并未对苏联提出任何要求及建议缔结任何新协定。鉴于此,苏联方面认为此种谓德国意图撕毁条约,进攻苏联之谣言,全无根据。至于将德国分遣队由巴尔干调赴德国东部及东北部(现正调动中)与其他动机联系,对苏德关系并无意义。第三,苏联根据其和平政策,遵守并愿遵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文,故谣言所谓苏联准备进攻德国一节为伪造与挑拨。第四,红军后备军之露营训练,以及行将到来之演习,除意在训练后备军而外,别无其他目标,故认为红军此举为仇视德国一节,其荒谬程度固无待言。1941年6月14日延安《解放日报》

这是苏德瓜分土耳其与英国的计划即将实施的标志。苏德两军马上要相互踏上对方的领土了。不过,此时德国将要入侵苏联的消息,也已是满城尽带黄金甲了。

斯大林认为美国总统,英国首相把德国要入侵苏联的情报转给自己,是害怕苏德瓜分了欧洲后英美没有了活路。瓜分本来就是真秘密中的内容,其方向又是真的要英美去死,斯大林当然不理睬英美的提醒。不过,不到最后一刻,谁都不能肯定德国会入侵苏联。因为德国是占领了法国,包围着英国,是有能力冲击中东的。如果德国就是要把眼前的大家都知道的目标收入囊中,其军事布局与入侵苏联无关也是合理的。英美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在宣传德国要入侵苏联的情报。这么多军队都集中在那里,硬说成有事,折腾点麻烦出来,再把问题放大,自己的压力多少能减少些。当英美在把情报交给斯大林无果后,只能通过各种渠道,公开化的炒作这个情报了。斯大林对英美采取了横眉冷对的态度。你既然炒作,我就直接通过报纸全公开的歼灭你的炒作。而且让全世界各地的共产党报纸转帖。

斯大林对英美发动的舆情战给出了重重一掌,即证明斯大林对才发生的赫斯“单刀赴会”不感冒!赫斯在英国一定是去缓和英德关系的,这就说明德国的东线会吃紧。如果只是苏德瓜分土耳其并不会造成德国在东线的吃紧。赫斯若是去策反英国,从内部瓦解英国再等苏德一起进攻英国时起作用,那赫斯若有任何危险,都会因为他的地位太高,而成为了英国狗急跳墙时与苏德间判断的筹码。这就不值得了。因此,任何人对赫斯行动的第一判断就应该是德国东线有大事。不管赫斯与希特勒是怎么想的,斯大林为什么对此就能够不感冒到去重击英美的舆情战呢?

1941年4月13日,苏联与日本签订了在战争中相互保证中立的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双方保证维护两国间的和平友好关系,相互尊重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如缔约一方成为第三者的一国或几国的战争对象时,另一方在整个冲突过程中保持中立。并同意暂不签订有关北库页岛权利转让的附属议定书。签约同日,双方还发表声明: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中华民国外交部长王宠惠于日苏条约签字后第二天发表声明指出:东北四省及外蒙古是中国领土,满洲国是非法的,中国政府决不承认苏日中立条约,中国政府与人民绝不承认第三国妨害中国领土与行政完整的任何决定,苏日两国公布的共同宣言对于中国绝对无效。

1938年,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一周年纪念时,毛主席发表了终结日本军国主义的《论持久战》。在《论持久战》的指导下,抗日战争被引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日军的主要任务由正面进攻转入巩固后方的扫荡抗日根据地。因为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中国共产党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即刻由弱转强。日本利用国民党害怕中国共产党的强大而与之边打边谈。国民党则把自己的部队利用战俘的制度洗成了日军控制下的伪军来攻打中国共产党,实行所谓的“曲线救国”政策。1940年,中国共产党组织了百团大战,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牵制了日军,支持了正面作战,配合了击退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反共高潮。暂时削去了国民党对日本的投降意愿。日军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这是日本又在《反共产国际协定》之中,又与苏联签定《苏日中立条约》的原因。《论持久战》是毛主席给日本发的紧箍咒,日本承受不了,所以需要获得与苏联的和平,以便全力对付中国。反过来说,是中国共产党牵制住了日军才保证了苏联不会被日德军队同时打击。就算没有《苏日中立条约》,日军也没能力去碰苏联。因为日军一动,就会被赶出东北。《苏日中立条约》只是苏联与日本各自的心里安慰。

日苏条约与赫斯“单刀赴会”的意思是一样的。赫斯“单刀赴会”是德国说德国东线要出大事,而日苏条约是苏联说苏联的西线要出大事。苏联为了防止自己腹背受敌而与日本谈好的相互中立,是在牺牲了同为共产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切身利益后促成的。这个信号的能量并不比赫斯“单刀赴会”的版本弱。虽然结果是德国入侵苏联,但苏联没有入侵德国的计划也是不现实的。也就是说,在同一个“践土会盟”的屋檐下,双方可能都有自己的“假途灭虢”的计划。从现在回看历史的角度知道,斯大林在这一场是输了。但到底是输在不知道希特勒另有一手?还是双方都另藏了一手,只是希特勒先出招了?还是双方都另藏了一手后,希特勒的计划能限制住斯大林的计划启动呢?这可能是整个二战中唯一解不开的迷了。赫斯的“单刀赴会”只是提示德国东线有大事,还是让斯大林认为苏联版的“假途灭虢”已被希特勒知道了呢?赫斯“单刀赴会”要去完成什么任务并不是看点,赫斯“单刀赴会”所产生的各种可能性,会让判断者本身向着自己倾向的方向走去才是看点。

苏德战争是欧洲资本主义世界期待已久的盛宴。虽然其中的波折太多了,但终于还是打起来了。无论以后如何,眼前最重要的就是战争本身。

德国对苏联闪电战后,斯大林没了方向。从搞清楚怎么回事到掌握最新战况再到组织行动,斯大林需要时间。因此,直到德国动手8小时后,苏联人民才知道怎么回事。而做出第一反应的,却是英国。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进攻苏联的当天,丘吉尔发表了援苏演讲。演讲的主要内容是“希特勒是魔鬼,纵然牺牲了所有苏联人民,苏联人民也应该和这个魔鬼火拼到底。在这个火拼的前提下,我能赞助你们一些用于火拼的工具”。丘吉尔的看法或者愿望是,让苏德对打到双方各剩下一个人,然后这两人再打,直到都死了。隔天,美国副总统在接受大量媒体采访时以美国政府的名义正式谴责了德国对苏联的攻击。美国副总统接受采访时所说的十句话里,九句在唧唧歪歪美国的假民主,第十句才说,可以卖军火给苏联。临了又加了三个字“不赊帐”。

西伯利亚是寒冷的代名词。零下40,50度的日子,真不知道西伯利亚人民是怎么过的。因为日本不会在苏德开战时对苏联发起进攻,斯大林紧急调用了西伯利亚军团来参与1941年6月22日之后的战斗。苏联因为西伯利亚军团扛过了闪电战。以后的战斗,苏联由守转攻再到胜利,是希特勒输给了“兵贵胜,不贵久”的道理而不是斯大林。战斗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是不懂这个道理的具体表现。当错误积累到一定量,一切就都结束了。

苏德战争开始后,中国地位突然的大比例的上升了。中国从来就重要,但这时是能改变世界的。中苏联手则德国败,然后是全欧洲被苏联收编。中苏对抗则苏联死,全欧洲分食苏联能不饿50年。英美对中国的支持以美国为主。美元现金雨,美国飞虎队这时都来了。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以中国事务代言人的身份来面对欧美,事实也就是这样,欧美并不敢与日本在剥削中国的问题上排挤日本。苏德开战后,美国支持中国的力度超过了美国维持自己在中国的利益的需要。这样的支持是以破坏日本在中国的利益为前提的。当日本与中国还是战争状态时,美国这样是对日本的间接宣战。《论持久战》渺茫了日本的未来,削弱了日本的现在,再加上美国对中国的援助,日本是拿不出什么象样的筹码与美国交换其中国利益的。日本需要找到突破口。

臭名昭著的“大东亚共荣圈”是日本妄想在占领中国全境的基础上把太平洋的亚洲沿海以及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战略要点都拿下来的变态脑筋。苏德开战后的世界局势突变与日本在中国战场上的艰难维持相结合,日本开始实施他的“大东亚共荣圈”了。日本的想法是,打下新的地盘,补充能量,再投入到中国战场中去。同时,还能封堵上中国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切断供给后,占领中国就更方便了。这个计划的唯一阻力就是美国。要独享中国这盘菜,日本需要把所有其他伸过来的筷子都砸断了。这就是美国海军。

偷袭珍珠港是日本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第一步。之后半年不到,日本侵占了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关岛、新加坡、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地。离奇的故事又来了,日本怎么就能够成功偷袭珍珠港呢?

阿瑟·范登堡,共和党领袖。1940年的美国总统选举候选人。在德国入侵波兰后的英法对德宣战的关键时间,公开发表演说对抗罗斯福可能的对德宣战,他想借此保证共和党为主的对德投资的安全。演说一周后,出现了一个所谓的“全国委员会”,即美国第一委员会。其成员有前美国总统胡佛,福特等。这个委员会打着“美国中立”,“贸易自由”的旗号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对美国参加反德战争的运动。因为打仗要死人的,这个运动深得人心。罗斯福是想再次连任美国总统的,所以他被迫表态“美国将保持中立”。

罗斯福这个流氓的说谎天赋是无人能比的,表态归表态,仔细盘算下来,美国还是需要参战的。因为罗斯福连任的对手在美国国内的都已被罗斯福放倒了,就差在德国的那帮资本家了。德国这个战争机器已经开动,这些资本家将赚疯了。他们有钱了就会回到美国国内收买人民手上的选票,罗斯福的连任就有困难了。日本偷袭珍珠港,来得好!这么一顿乱炸,把美国人民直接炸到了对日本宣战的立场上去了。所以,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美国总统是知道的,罗斯福提前把重要的东西都运走了,特别是航母。然后假装不知道,等着享受挨揍的快感。那个美国第一委员会所代表的华尔街对德国的私人投资也算是爆仓了。共和党没钱了当然买不起选票了,罗斯福又连任了。

“1941年冬珍珠港事件发生前几个月。由于军统电讯处担任日本密码的技术研究室从日军空军的调动和种种部署中,侦译了解到日本空军有准备在太平洋地区进行活动的企图。戴笠经蒋介石同意,将此情况通知肖勃(军统美国站站长,公开身份是国民政府驻美国使馆的助理武官),让他通过驻美武官郭德权通知美国国防部”沈醉

这一段,记录下了当时的情景。不知道罗斯福是什么滋味。也算是蒋介石不小心恶心了一下罗斯福吧。

偷袭珍珠港是日本不应该获得的胜利,这让日本昏了头。他真以为自己是海上最强了。后面连续发生的美日间的珊瑚海海战与中途岛海战都显示了美国海军的真实实力。其中特别要指出的还是情报系统。这两场战斗几乎是美国情报系统的完胜。日本为此付出了丢失战略主动权的代价,全面丧失了其在战争初期所取得的海空控制权。中途岛海战也成为了二战中的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1941年底的偷袭珍珠港事件后,德意日与苏美英之间进入了全面战争状态。1941年11月7日,冒着德军的炮火,斯大林在红场举行纪念十月革命胜利24周年的阅兵式,阅兵式后的苏军直接开赴前线。在这样的战略机遇之下,按理,英美在这时候就应该操作后几年才行动的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但英美不干这事。谁都明白,整死希特勒是帮助了苏联,对英美来说,有害无益。为了颠倒全世界公众对诺曼底登陆的正确认识,丘吉尔用广播电台预告了英军要对迪耶普港进行突击登陆的计划。结果当然可想而知。事后,丘吉尔还让伤残军人面对电视镜头展示残体以恶心观众,希望打消公众对诺曼底登陆的念头。当然丘吉尔并不是饭来张口的智障懒汉,而是具有杀伤力的魔鬼。苏德一开战,他就调整了自己在中东的布局,之后连续向北非增兵。趁苏德,美日紧张之机,在北非发动了代号为“十字军”的行动。但是,英军输了。还好,美国宣战了。然后,1942年1月,负责日常领导战争的机构,英美参谋长联合委员会成立了。这是英美发苏德战争财的指挥机构。

英国一直在利用英美参谋长联合委员会来劝说美国同意参与英国占领北非的行动,为此,丘吉尔整整耗去了1942年的上半年。1942年7月下旬,斯大林格勒会战打响。德国精锐的第六集团军向斯大林格勒方向推进。这时,全欧洲除了苏德战区之外,几乎都没人了。美国的无动于衷就是在等这个时机。这个时机是必然到来的。因为德国入侵苏联的第一波没成功后,组织第二波进攻只能在隔年的夏天。如果等不到这样的时机出现,只能说明德国与苏联不打了。这样的话,英美的任何进攻都会受到德国的痛击。

斯大林格勒会战进行时,英国的占领北非的“十字军”行动继续了。英国在北非有利益,美国的利益与英国并不一致。罗斯福只关心自己怎么永远的在美国总统的位置上不下来。罗斯福用流氓手段处理美国国内事务有效果,但在美国之外就难了。所以,罗斯福需要在美国之外培植力量。作为罗斯福主要对手的共和党已长期存在于欧洲是事实,罗斯福自然就需要在欧洲之外另寻地方,这就是整个太平洋。因此,丘吉尔并没有赚取美国跟随其一同进攻北非的筹码,但丘吉尔又确实需要美国的帮助,谁让罗斯福是流氓呢!瑞典公主玛萨出动了,这是丘吉尔放出的钩子,行业内称之为“燕子”。罗斯福是个永远站不起来的轮椅上的残疾人。但是,因为他是总统,所以一直不缺情人。对于送上门来的情人:瑞典公主,罗斯福很容易的就听从了安排。美国当然就配合丘吉尔的“十字军”行动了。

1942年7月下旬,英美参谋长联合委员会开始拟制作战方案。

1942年8月,丘吉尔亲自访问苏联,会见了斯大林。斯大林是想通过会面来劝说丘吉尔实施诺曼底登陆,但丘吉尔只关心苏德这场斯大林格勒会战到底有多热闹,他是来为英美参谋长联合委员会正在制作的占领北非行动计划收集数据的。而占领了北非随后就是占领巴尔干半岛,最终目标是控制中东石油。控制中东又涉及到苏联的高加索地区,丘吉尔还请斯大林重点介绍了高加索地区的防务情况。

1942年9月底,做出最后决定。

1942年11月,英美联军对北非登陆。

1943年4月,英美联军控制住了地中海的非洲沿岸。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1942年7月17日到1943年2月2日,苏军实施的一系列战略性攻防战役。事后看,这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但是,就在此战的半路中,毛主席在1942年10月12日,写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一文。这是全世界唯一一篇能在战争进行中就对战争的结果以及二战后续走向做出精确判断的文章。而世界对斯大林格勒会战的定性,都是在1945年之后。

为什么此战是转折点?毛主席告诉我们,希特勒是想通过斯大林格勒会战,打通其与日本间的通路,形成德日在西伯利亚的会师,然后就能从北面去威胁莫斯科。德军也就可以抽出部分力量回防德国的西线来保证德国本土的安全。只要这样的局面能展开,缓和几年再战也是可以的。想法如星球大战,实际能力却是连半小时军姿都站不了。希特勒的用军,毛主席只点评了一句“顿兵于高山与坚城之下,欲进不能,欲退不得,损失甚大,陷于僵局。”

毛主席又指出了希特勒将要面对的三个强大的敌人。一是苏军的反攻,二是英美的第二条战线在等到有死老虎打时,再也拖延不了时,也就不得不开辟了,三是反希特勒的人民。最后,毛主席顺手就把日本也送进了墓门。

整个世界的发展竟然被毛主席的一篇文章终结了。从我的角度来说,大家已经都没有了再继续下去的意义了,洗洗睡吧。当然,世界真这样也就太平了。以后的解放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珍宝岛战役,等等,不都是不把自己变成炮灰不死心吗?有人说毛主席在中国打游击是大材小用了,应该到欧洲去指挥。我想说,毛主席的伟大不在于打的胜仗的盘面有多广有多宽,而在于他给后代留下的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斯大林格勒会战之后,希特勒的队伍就不好带了。德国国内的希特勒的反对派与英美开始讨论推翻希特勒政府后的德国国家以及他们个人的利益了。希特勒本派内的各种人物也开始为自己的后路到处活动。英美为此大面积布网,用各种手段与这些系统勾结。希望在保留德国整体实力的前提下,灭了希特勒,接收德国,接着与苏联干下去。希特勒这时开始频频遭受到暗杀袭击。暗杀希特勒的众多行动都没成功,英美开始打意大利的主意了。

1943年7月24日,大法西斯议会通过了对墨索里尼的不信任动议。翌日,墨索里尼被埃马努埃莱三世国王解职并逮捕,软禁。这是一场针对墨索里尼的政变,其目的是为了配合英国对西西里岛的登陆。英军登陆西西里岛是在其完成了对地中海的非洲沿岸控制后的入侵巴尔干半岛的第一步。

9月,意大利新政府宣布对英美无条件投降。同时,英美开始在意大利南部登陆。失去意大利的希特勒在对苏作战时好比少了一条大腿,这还是无益于英美。所以,墨索里尼随后居然能被希特勒派人救走,而英美在拿走意大利南部后,与德军停战于“古斯塔夫防线”。接着,德军从容的靠着“古斯塔夫防线”开始抽调大部分的意大利兵力前去东线参与对苏作战,德英美之间的暧昧,大家都懂。

1943年8月,苏军开始反攻。

打仗最后打的都是经济。1941年夏天,德国闪电战苏联,双方经济实力相当,打到冬天不得不停了。因为那里太冷了。1942年夏天,双方再战,德国攻打斯大林格勒失败,也就是德国的经济实力已支撑不起这么猛烈的消耗了,冬天到了,双方又停了。1943年的夏天,双方接着打,苏联因为在本土作战,补给比德国方便。而德国的物质供应链已同其资金链一样都断了。德军只能被苏军打。苏军进入战略反攻是正常的。人类有俄罗斯民族这一支,就是欧洲历史上的战争让一些欧洲人逃到了人类很难生活的地方。生活都难,前来攻打的人当然总是失败。俄罗斯民族就这么慢慢与这片土地和谐了。别人进不来,他也很难打出去。

苏德战争打到第三个年头又接近冬天时,英美不得不安排整个欧洲的后事了。此时的苏联虽然底气越来越足,但还处于反攻初期,战争中的许多困难与可能出现的反复对苏军来说依然是严峻的考验,所以斯大林还不是太高傲。美、英、苏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德黑兰举行会晤。选在美、英、苏之外的伊朗,说明大家在这时的力量是平衡的。

丘吉尔是铁了心的想带着美国完成他的占领巴尔干半岛的计划,之后就能拥有中东石油了。因为英国的实力不能与苏联比。不在希特勒死之前抢到些什么,以后也就没什么可抢了。美国,也就是罗斯福,就是要整个太平洋。苏联也简单,就是要英美立即操作诺曼底登陆,对于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利益,苏联以得到库页岛南部、千岛群岛,以及对大连、旅顺及其铁路连接的控制作为报酬。不过,斯大林也知道,要想逼迫英美立即操作诺曼底登陆,除了自己的一往无前,别无他法。德黑兰会议是三个国家三条心,但美苏之间的利益不冲突。所以会议同意了操作诺曼底登陆的时间点。德黑兰会议实际上能明确的就一点:希特勒要灭亡了。

丘吉尔为了在德黑兰会议上推进自己的占领巴尔干半岛的计划,在德黑兰会议前绑着美国到开罗去开了预备会议,即开罗会议。为了不让苏联方面参与,会议请来了蒋介石。因为蒋介石还在抗日,日本又与苏联和平着,苏联是不方便来参会的。狡猾的罗斯福通过抬高蒋介石的办法,把这场德黑兰会议前的预备会议开成了在希特勒灭亡后如何处理日本的宣判会。即,《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之后,丘吉尔又把罗斯福拉到了开罗,这次找来了土耳其总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否定德黑兰会议上通过的操作诺曼底登陆的时间点。但是,土耳其总统打酱油。丘吉尔也就编不出入侵巴尔干半岛这个开辟第二战线的计划会比诺曼底登陆更容易的理由了。罗斯福于是安慰了丘吉尔,同意如果操作诺曼底登陆不顺利,则去入侵巴尔干半岛。

德黑兰会议同意的操作诺曼底登陆的时间点是最高机密,丘吉尔为了让诺曼底登陆不顺利,单方面制作了一份德黑兰会议的简报,然后把简报发给了英国驻土耳其的大使。这份东西最后被这位大使的仆人以30万英镑的价格卖给了德国。丘吉尔能干出这么下流的事,说明英国已被慢慢抛弃了。

诺曼底登陆的计划制定时,丘吉尔的下流变得可爱了。他声称,登陆时,风力不能太强,潮汐正好要符合需要,月光条件要正好适合,并且潮汐,月光,天气要全面配合的舒适。德军预备队不能多于12个师,13个也不行。任何条件不具备,登陆时间就自动延期一个月,再不行,再延。这样的情况如果几百年才一次,丘吉尔又设置了一个补充,就是当德国与苏联不打了,无论是停战还是战败,英美需要对欧洲实施紧急的全面登陆,并立即占领整个德国。

1943年,德军损失人员近400万。1944年初,德军在苏德战场只有490万人,而苏军有610万。德军这时把自己的近200个师以及仆从国的近40个师放在了苏德战场,60多个师放在了防御英美的西线,意大利有近40个师。欧洲以及世界今天的基本格局,都源于1944年。苏军在1944年对德军进行了战略总攻,这就是著名的“十次突击”。

“十次突击”分两个战局,第一局共三次突击。时间是1944年1月到5月。此局,德军30个师又6个旅被全歼,142个师又1个旅损失过半。共损失100多万人和大批武器。苏军的部分进攻已到达了苏德开战前的苏联边境。在谁都知道希特勒的日子不多了的情况下,丘吉尔在利用最后的时间操作他的入侵巴尔干半岛,目标就是拿下意大利全境。美国这时又要准备总统选举了,罗斯福不希望美国大兵在这时死得太多,所以尽量要避免战争。因此只能假装帮助丘吉尔拿下意大利全境。安其奥登陆的失败就是假装出来的结果。从1944年的1月开始进攻,安其奥港口这个小镇居然就阻抗住了英美,并且直到“十次突击”第一局结束时的5月份。随着德军步入囧途与苏军的突击将越过苏联边境之时,拿下安其奥不再会有重大人员伤亡时,英美才开进了罗马城。希特勒与丘吉尔总是心有灵犀的。10月,德军撤出了希腊,英国在与德国几乎是换防的情况下控制住了希腊。为此,丘吉尔只能把要占领意大利全境的队伍调到了希腊。英美在意大利也就仅攻到了罗马。

“十次突击”第一局之后,英美终于赶在第二局开始之前启动了迟到了三年的诺曼底登陆。英国是极不情愿在诺曼底登陆的。他还是想占领巴尔干半岛,最后控制中东石油。如此英国才能再次强大起来。罗斯福支持斯大林想要的诺曼底登陆是想帮助斯大林摧毁美国共和党在德国的投资,这还是为了罗斯福无数次的连任总统服务。英国独自是不可能占领巴尔干半岛的,他只得选择诺曼底登陆。因为再不行动连德法的地盘都是苏联的了。

行动,对英美来说是正好的。因为此时的苏德战火基本还在苏联境内,只是快烧出来了。英美与苏联还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大家的目标是以德国首都柏林为中间点的抢地盘。谁能多占一点点,都是胜利。希特勒已成为了大家抢地盘的理由。

英美在西线进攻时,希特勒给丘吉尔来了个回马枪,即:阿登战役。这场战役说明,德国虽然败给了苏联,但实力依然在英美之上。希特勒的本意是想通过军事手段去协助外交手段,达到其与英美在西线停战的效果。如同一战后的德国,战败比亡国强多了。但希特勒集团中的个人利益,集团的利益,德国的利益,还有这些利益分别同英,美,以及英,美内部各派间的利益,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协调干净呢?谈判的速度放慢了英美在欧洲战场上的推进速度。但东线的斯大林并不会放慢脚步。因此,丘吉尔急电斯大林,请斯大林发动猛攻,这才解了英美的阿登战役之围。

“十次突击”与阿登战役都结束后,已是1945年初了。英美已从西线攻到了德国边境,苏联从东线打到了波兰首都华沙城下。德国已是瓮中之鳖。但怎么分食德国,怎么下手利益才能最大化?英美苏之间需要较量。雅尔塔会议时间是1945年2月4日到11日。

雅尔塔是乌克兰的一个著名疗养城市,会议定在这里,表现了斯大林的强势与英美的不得不妥协。斯大林是靠拳头在说话,英美很被动。美国代表团在谈到实在无法忍受的时候,使出了要退出会议马上回国的花招。斯大林告诉美国代表团,我早就想回去了。要不,咱们就散了吧。美国代表团没办法,只能接着谈。

会议的成果就是承认了各方目前武力所到之处即被瓜分的现状。这也就是日后的北约,华约的欧洲格局的基础。对于大家都还未拿到手的利益,则攒出来了一个叫“联合国”的机构,可为以后接着瓜分利益服务,还能屏蔽局外人来夺食。对于中国的主权问题,苏联还是重申了他在日苏条约以及德黑兰会议时定下的胃口。

美国,英国的包括历史学家在内的许多人物在点评雅尔塔会议时,都曾提过,这是英美的耻辱。因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在随后的冷战中失去了巴尔干半岛。美国在整个冷战中的每次受挫都会责备雅尔塔会议。这是罗斯福的问题。罗斯福的对外政策从来就是以协助其处理国内事务为前提的。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时的成功与罗斯福的利益并不冲突。相反,从雅尔塔会议的资料中可隐约看到,罗斯福与斯大林有分享全地球的企图。也就是说,罗斯福将放任斯大林在欧洲的一切行为,以此换来罗斯福的统治全太平洋。这样,共和党就会被斯大林灭绝。罗斯福就是美国的始皇帝了。而斯大林将得到整个欧洲与全大西洋。

雅尔塔会议实际上只有一个失败者,丘吉尔。如果世界真按着罗斯福与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的企图发展,英国也要死了。丘吉尔有办法吗?以丘吉尔对美国发动的货币战来看,丘吉尔是有手段的。再仔细替英国想想,看看英国这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另一个更大的盘面出现了。

法国在欧洲的历史地位一直是很高的。一战是德法间的主战,损失的是法国。但法国是战胜国,为什么二战时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是英国人在法国土地上的撤退?说明英国人在法国的驻军是一战后的结果。或者说一战后的英国一直寻求着军力驻扎在欧洲大陆。

整个二战,英国看似风雨飘摇的要被放倒,却又遥遥晃晃的成为了战胜国。知道是丘吉尔的阴谋得逞,也就应该知道一战后的英国是一直阴谋着的。历史把希特勒设置为最大的坏蛋,但面对法国的问题来说,英国为什么不可以是借刀杀人呢?接着是不是可以认为:英国借德国杀了法国,又让德国去杀苏联呢?苏联不死而德国死,活下来的是英国。这不是说明英国是最大的最深的坏蛋吗?

真相一点点出来了。英国的目的就是把一切可能成为自己的敌人的邻居都挑起来火拼了。火拼后,邻居们如果都弱了,那英国出来收尸,英国就再次强大起来了。反之,就藏起来。然后再到新的几十年里找机会变成老大或者接着再用阴谋挑起邻居们的火拼。如此反复,总有恢复强大的时候。

到此,希特勒从上台一直到苏德开战初期的闪电战都表现的无比聪明,之后却表现为无人能比的傻,傻到只会死战并自杀的这种巨大的水平上的差距有解了。

赫斯“单刀赴会”也有解了。英国骗来了赫斯,通过赫斯把自己知道的苏联入侵德国版的“假途灭虢”的情报告诉了希特勒。不过,是不是真有这事另需商榷。此时,完全是讲故事。希特勒将计就计,对苏联演绎了自己的“假途灭虢”。这背后还是英国的成功。

法国瞬间被德国占领,敦刻尔克大撤退也都有解了。这都是英国的阴谋。德国因为英国而对法国的情况了如指掌。英国又帮助德国骗走了堵在德军面前的法国重兵,德国所以快速占有了法国。如此一来,德国占领法国后的对英轰炸是真是假呢?很多内容就完全推翻了。

最终版本是,整个二战一分为二。以苏德开战为分割点。前一阶段,整个是英德联手奴役全欧洲。德国在明线,英国是暗线。德国动手,英国动脑。德国是贼,英国是托。思路还是“假途灭虢,践土会盟”。不过,英国并没有把所有都告诉德国,而是让德国做一点,英国再指示下一步。苏德开战的一瞬间,英国抛弃了德国。转入对德的宣战。在苏德紧张的对战开始后,英国走上了盘算好的计划。这就是占领北非然后经地中海控制巴尔干半岛,接着就能掌握中东石油了。英国要为自己的后几十年打下基础。

事实是英军实力太弱以及希特勒要报复英国,所以英国拿不下北非。只得请美国来帮助。美国进来后,整个欧洲就是英美苏的了。三方角力后,英国的总体阴谋就执行不下去了。最后,英国只操作到了占领意大利与希腊的步骤。就这还是丘吉尔一路表现得如猥琐大叔一般,用奉承美苏的低下嘴脸与脚踩希特勒的万恶相配合着的精准权术换来的。整个英国布局下的二战,虽然结果是肥了美国,美国被动的成为了后几十年的老大,但不能否认的是英国的绝对的导演地位。

雅尔塔会议之后,丘吉尔怎么出手呢?当然是暗杀罗斯福。

罗斯福是个流氓,欲望特别大,而且手段怪癖,思维想当然。当他首次连任总统成功后已是天下无敌了,居然想着要去放倒最高法院的几个法官,就因为罗斯福之前与他们结下了梁子。这事又没处理好,搞得罗斯福自己所在的民主党内部开始分裂。从此,罗斯福就逐渐成为了共和党与民主党的共同敌人。半瘫的残疾人还下流好色,罗斯福身体不糟糕就奇怪了。所以,丘吉尔暗杀罗斯福是很顺手的。

丘吉尔终于赶在了柏林战役之前结果了罗斯福。这是英国的胜利。因为罗斯福死后,德国柏林被苏联攻下后,苏军也就停止前进了。不然,柏林战役之后的一年内,整个欧洲就全是苏联的了。暗杀罗斯福改变不了柏林落入苏联之手,但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后续发展。

没有了罗斯福的德国投降也是很奇怪的。德国投降之前,罗斯福被杀之后,希特勒自杀了。丘吉尔重回导演岗位,他拿出了他的武器库里最陈旧的武器:意识形态。他对之前的美国副总统,今天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反复灌输社会主义苏联的恐怖。这就促成了德国投降的第一次仪式。这个投降的实质只是德军的投降,不是德国政府的投降。用意是停止德国与英美间的西线战争,而德国与苏联的东线战争将继续。德国投降的第二次仪式是英美在苏联的压力下举行的。这是苏联要求德国在东线也停火的指令。在德国投降的第二次仪式上,斯大林也没有要求德国政府的投降,因为没有了罗斯福的斯大林需要重新与美国商量世界的明天,切入点就是怎么处理德国政府。就在德国投降的第二次仪式时,1945年5月8日,德国的东线并没有停止战争,德军以小部份力量继续抵抗苏联的进攻,而其大部分军力则按设定的流程向西线逃跑,那里有英美军队等着收编他们。

希特勒自杀后,德国投降前,丘吉尔就准备上了再一次的英美苏首脑会议。用丘吉尔的话说,这是丘吉尔与杜鲁门联手要和斯大林算算帐。算什么帐?近百年的世界历史,是从英国的衰败开始的由英国总导演的名叫《老狼请客》的故事。内容是说英国这只千年黑狐要偷吃世界,重回其日不落帝国的辉煌。为此他在各时期不断的挑起当时的狼与熊间的矛盾,使他们火拼。所谓的算算帐,是丘吉尔骗杜鲁门去和斯大林干,自己好狐假虎威。可惜,德国投降后,美国按计划开始转移战斗力到太平洋。1945年5月12日,丘吉尔向杜鲁门总统发出了一封著名的电报:铁幕电报。在这个电报中,第一次出现了 “铁幕”。其中写道:那时,铁幕又将在很大范围内(即使不是完全地)落下来。这样,俄军占领的几百英里矿的广大地区将把我们与波兰隔开······总之,必须在我们的力量解散之前与苏俄解决问题,在我看来这是头等大事。

丘吉尔眼看着罗斯福之后的杜鲁门并没有走上自己设计的圈套而有点急。铁幕电报的隔天,丘吉尔通过电台向全英国人民发文告称“如果极权政府或者警察国家应当取代德国侵略者的话,那么,惩罚希特勒分子的罪行还有什么意义呢?”

既然是《老狼请客》的故事,杜鲁门与斯大林自然不知道英国这只千年黑狐的意图。杜鲁门希望与斯大林见面谈谈,却不知道为何遭到了丘吉尔的强烈鄙视。于是,杜鲁门分别派出两位使者,一个见斯大林,另一个见丘吉尔。斯大林与杜鲁门的使者谈的很融洽,双方都肯定了雅尔塔会议。丘吉尔这里就混乱了,使者回来报告说“如果我的理解没有错的话,丘吉尔现在阐述的理论,就是希特勒在过去的四年中,为了拆散盟国的联盟,以便分而治之而不断宣布和重申的理论。丘吉尔与希特勒描绘的完完全全是同一幅图画,希特勒得出的结论与看法同丘吉尔现在的结论,毫无二致。”

丘吉尔要找斯大林算帐是不可能了。但是,随着美国军队的不断撤离,丘吉尔则更迫切的要尽快召开英美苏首脑会议。以便英美在欧洲还有军力时英国能与斯大林较量一下。不过,对丘吉尔来说,坏消息很多。美军开始在重点区域撤离,杜鲁门还不断推迟开会时间。美苏两国之外的英国越来越显得是个没有意义的穷亲戚了。英国后来居然要求在首脑会议期间,杜鲁门要保证英国被平等对待。

波茨坦公告的主要内容是在雅尔塔会议的基础上保持欧洲的现状,德国就地实时分解。同时,制定了《开罗宣言》的执行方案。波斯坦会议是1945年7月举行的一次难得和谐的会议。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因为了两个突然的变化。其一,美国原子弹实验成功了,会议被这个原子弹产生的核力量绑架了。其二,丘吉尔下岗了。会开到一半,丘吉尔被新任英国首相替换了。以至于丘吉尔没机会拿着美国的原子弹来左右会议的进程。

波茨坦会议之后,曾经有心与杜鲁门分享整个地球的斯大林因为原子弹而改变了想法。因为原子弹,美苏之间是不可能太平的在同一个世界里共同欢乐了。杜鲁门想了解一下原子弹对改变世界格局的实际效果。美国对广岛丢下了原子弹。这时还没导弹,所以是用飞机飞过去向下扔原子弹。日本倔强的拒绝投降,美国又在长崎丢了一个原子弹。两个原子弹炸晕了苏联。苏联立即对日本宣布中止日苏条约,并同时对日宣战。6天时间里,苏军175万人,3万门火炮,5000多辆坦克,5000多架战斗机,90多艘战舰进入了中国东北。此后,日本无条件投降。整个二战结束。

丘吉尔虽然下岗了,但他并没有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活。丘吉尔没能挑起美苏对抗,但美苏自己因为原子弹而实际上开始对抗了。对于英国这个最黑暗的阴谋家来说,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英国虽然换了新首相,但还是执行着他们的世纪阴谋。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反苏、反共演说,又称铁幕演说。铁幕演说也被认为是正式拉开了冷战的序幕。这是丘吉尔在引诱美国用原子弹炸死斯大林。要把核威胁变成真实的核爆炸。如果成功,美苏自然的就互为敌人了。可惜,美国在这个问题上没利益。美国不至于因为丘吉尔的一个演说就请斯大林吃原子弹。英国为了把美国力量重拉回欧洲,让美国力量去对抗苏联,演绎二战后的《老狼请客》。在铁幕演说达不到预期效果后决定了“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的计划。

1946年12月26日,英国决定将英伊石油公司今后二十年内生产的大部分石油供给两个主要的美国石油分配机构利用,以便供应东半球。这是以英国控制下的伊朗石油为诱饵,引诱美国力量进入中东。

1947年2月27日,英国宣布,因为无法坚持支持希腊的政策,英国政府决定离开希腊。英军将于1947年3月31日撤出希腊。这是英国对美国的讹诈。当美国力量介入中东后,英国又在巴尔干半岛制造出“真空地带”,好让美国进来填补这个真空以保护美国自己在中东的石油,最后达到英国预期的美国力量重回欧洲。

1947年3月12日,在英国宣布其军队将撤出希腊的最后时刻之前,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的国情咨文,发表了敌视社会主义国家的讲话。国会两院经过辩论后,分别于4月22日和5月8日通过关于援助希腊、土耳其的法案,拨款4亿美元援助希腊和土耳其政府,帮助它们镇压人民革命运动。“杜鲁门主义”是对别国内政的干涉,被学者认为是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美国力量被英国骗入了欧洲而去与苏联对抗产生了冷战。美国力量在欧洲保护着美国垄断资本财团垄断下的石油。美国垄断资本财团因此发了财。美国从此靠着石油组织起来了美元霸权,石油则很神奇的变成了左右世界的武器。世界为了反抗美元霸权而需要与美国在石油问题上战斗。美国自然就要使出一切本领来镇压反抗。

以后的日子里,美国在核威胁的配合下重组了德国变出了西德而苏联不敢说话。1949年秋,苏联也有了原子弹后组织起了朝鲜战争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美国被打之后硬要在越南找回脸面而打了许多年的越南战争。原子弹之后又是导弹。在越南战争的同时,欧洲本土上,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布署了导弹,苏联随后在古巴也放了导弹。当美苏打到精疲力尽时,珍宝岛战役拉进了中美排挤了苏联,因此,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接着就是苏联入侵阿富汗。80年代,里根用广场协议抢劫了日本,用星球大战黑了苏联。90年代,苏联资金链断裂后散会。西德马上吃了东德,老布什出手海湾战争。接着,北约轰炸南联盟,西欧开始侵入巴尔干半岛。

北约为什么要轰炸南联盟?苏联为什么入侵阿富汗?萨达姆为什么入侵科威特?美国在越南要抢到什么?朝鲜战争的结果是什么?随便一个问题的背后又都必然的存在着更多的问号,各种前提,假设,以及永远不见天日的真相,到底是为了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冤冤相报了无可了。这些施展出来的人类的可能是极致的各种阴谋诡计,难道就是为了抢到石油?难道就是因为意识形态?还是那问题,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美国上了英国的老当,世界又因为与美国对抗而迷失了方向。英国人的阴谋得逞了。虽然英国没能在二战后重见辉煌,虽然马歇尔计划肥了美国,虽然英美财政协定是英国的丧权辱国,但是,只要英国没死,只要美苏干上了,就是胜利。因为美苏如果去分享世界,哪里还会有英国呢?英国的这个“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的计划如同丘吉尔当年对美国发动货币战时给华尔街去吃的德国一样,这里只是把德国改成了石油。美国是依然没见过“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这句话。

英国导演的二战后的《老狼请客》就是冷战。冷战的结果是美国一家独大。这还是英国不希望看到的。英国要的是全世界都扒下,就他一个能站起来。于是,英国导演的冷战后的《老狼请客》又开始了。这时的人物是布莱尔,又一个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拷贝。他是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有关进攻伊拉克计划的坚定支持者。布莱尔很快成为主战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经常与持坚定反战立场的法国总统希拉克发生摩擦。布莱尔被认为比布什更善于演说,他在战争爆发前发表了多篇演说,强调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必要性。在2003年的美伊战争中,英国军队也参与其中。

埃及的穆巴拉克,利比亚的卡扎菲,这都是北非的故事。欧债危机的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都是与北非对应的地中海的另一面。而欧债危机的重灾区:希腊,则是巴尔干半岛的关键位。现在的叙利亚战争与伊朗核问题都是中东的盘面。从北非的地中海沿岸跨过地中海进入巴尔干半岛,再由巴尔干半岛出发控制中东石油。这不就是二战中英国想干而只干到一半的那些事吗?这不就是二战中的英国实施的代号为“十字军”的计划吗?二战时,英国为了这个“十字军”计划,欺骗了德国,出卖了法国,挑起了苏德战争。今天,不正是那时的重演吗?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以欧洲为主的,全世界被卷入的战争。今天以德法为主的欧元区重复着二战时的英国的“十字军”计划,这不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成形的已在欧洲点燃的火苗吗?全世界是否会被欧洲的火苗点燃而再一次被动的卷入战争,最终出现第三次世界大战呢?或者说,全世界怎么防止欧洲事务演变为世界灾难呢?这需要人类的共同智慧。对中国来说,责任甚大。

不管你信与不信,今天的世界就是走在了英国导演的冷战后的《老狼请客》之中。布莱尔挑起小布什杀了萨达姆之后,美国因伊拉克的石油而巩固了美元地位。英国点火成功后,精准的退到了屏幕后,冷眼旁观着美国怎么与全世界大战。

考验脑筋的问题又来了,奥巴马为什么要撤军?先是伊拉克,接着将是阿富汗?可爱的美国继英国之后也开始了他的《老狼请客》了。今天的世界是在英国导演的冷战后的《老狼请客》之中,但这并不妨碍今天的世界也进入到美国导演的《老狼请客》之中。英国版的《老狼请客》是英国要看大家火拼,美国版的也一样。区别于以前,现在是英美两家在看。当然,英美两家不是一条裤子的,而是互为刽子手。

奥巴马的伊拉克撤军与计划中的阿富汗撤军,只是1947年2月27日,英国宣布将从希腊撤军的盗版。美国的目的如同当年英国假撤军一样,是表面上的撤军。这是要变中东为“真空地带”,好让脑子不好用的,不知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这句话的对像,用尽一切办法去填补这个所谓的,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真空。

当年,毛主席指出的希特勒将要面对的三个强大的敌人分别是,正面的敌人,背后的敌人与自己这个最大的敌人。不管什么理由,德法现在是去填补中东这个美国制造出来的“真空地带”了。还是那三个强大的敌人,德法的日子并不好过。

德法的正前方,是中东各国的现政府;俄国的中东利益;希腊,意大利被紧缩的政府;埃及,利比亚的反政府武装。德法的背后,是制造出中东的“真空地带”的美国,是制造出全球石油利益,意识形态问题的英国。德法自己还将面临就算赢了全世界后,德法间的矛盾,以及被占领土地上的人民的反抗。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德法动手之前到底算没算呢?算,肯定是算过的。德法算下来的结果是:胜算是有的,只是不大或者渺茫,但如果不动手,必死。因为一样的《老狼请客》,英国版与美国版是不同的。英国弱,你不理他就可以了。美国强,你不理他,他就动手了。一切都因为美元。

这里要严重提一个人,此人叫艾伦杜勒斯。他在大萧条时期为了防止德国共产党统治德国,协助了希特勒上台。斯大林格勒会战时期,杜勒斯又带上施罗德银行的金融家,梅隆,摩根的后裔与德国国内的各种反希特勒势力勾结,希望在不触动德国一切利益的前提下赶希特勒下台。为此,杜勒斯组织了暗杀希特勒的行动。1945年,杜勒斯成功策动了北意大利德军的投降。这个行动的特殊性在于整个过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突然死了,面对突变,杜勒斯表现出了凌驾于白宫之上的权利。

杜勒斯是个超级间谍,在他死后的悼念仪式上,有人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要是天使稍不留神让杜勒斯混进天堂,那他肯定会杀掉一批安琪儿,甚至还会暗害几个大天神。杜勒斯60岁时出任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他不是中情局的创始人,也不是中情局的第一位局长,但却被誉为中情局之父。杜勒斯是共和党人,他之前的中情局局长都是在民主党总统杜鲁门任期内的民主党人士。显然,杜勒斯的服务对像是美国的垄断资本财团,而这些垄断资本财团又属于共和党。

罗斯福死后,美国民主党的辉煌也就逐渐结束了。虽然美国总统全都是流氓,但杜鲁门的流氓水平与罗斯福那笑傲江湖的能力来比,实在不是一回事。就在1946年12月26日,英国的“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的计划上演后,美国参议院的石油委员会于1947年1月31日公布了一份关于美国石油问题的报告。这份报告的结论指出,石油资源的问题与美国这时依然还独自拥有着的核力量一样,是无可替代的“保持领导地位”的武器。这是美国共和党对民主党的进攻。杜鲁门非但不积极消灭这个进攻,反而紧急的抛出了杜鲁门主义,以后说话也全是丘吉尔的那套意识形态。美国从此走上了石油外交路线。可见罗斯福真是不管身后洪水滔天,一点政治遗产也都没给他所服务的党留点。尽耍流氓了。

问题来了。为什么历史对罗斯福以及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无比之高呢?因为美国统治阶级从罗斯福的流氓手段中学会了流氓手段。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怎么成为美国总统并且连任与美国社会是否健康,美国人民是否幸福无关。成为美国总统并且连任只与怎么买到人民的选票有关。为了防止罗斯福这样的世纪大流氓再现,美国修改了法律,规定每位总统只能连任一次。这就促使了美国两党需要长年的对救济事业,也就是慈善事业,也即是买卖人民的政治选票的事业花大力气。执政党要用联邦的名义去剥夺州的救济事业,反者,当然是以州的实力拒绝联邦救济事务的入侵。谁干的好,下任总统就是你。由此可知,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最低工资,社会保障,工会,公共部门,农业补贴,援助困难对像,关税,税政,联邦存款保险等等,这些强烈颠覆资本主义制度的政策没人敢反对,并且只能叫好,还要不断加码。因为谁反对,谁就将失去争夺总统宝座的选票。也就是说,要比流氓更流氓,才能成为美国总统。

罗斯福是跨时代的。因为罗斯福改变了美国的政治生活。这也促使了美国政治生活的升级。美国统治阶级在罗斯福死后开始升级美国政治。我们今天看到的美国政治就是升级完成后的表现。这个升级后的新的美国政治结构里,给了美国总统耍流氓的空间,又能控制美国总统的不听话,从而保证了美国国家的总体战略在各时期各阶段的执行中,长期!一贯!小布什占下的伊拉克,到了奥巴马时代就能操作空城计了。不同的总统,不同的党派,却能这样的在战略战术上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就不难理解了。

美国的政治生活是如何成功升级的呢?关键是那个中情局之父在中情局里的十年。艾伦杜勒斯,最终把中情局打造成为了美联储的军队。以后的刺杀肯尼迪,肯尼迪家族的诅咒,水门事件等等,都是中情局为美联储的效命。美国的政治结构从此变成了美联储指挥中情局去左右美国总统及政府的结构。美联储主席直接领导中情局,可镇压一切反美联储的行为。如果由下往上看,美国社会是通过美国总统选举制度中的选举团机制从美国社会中的贵族里找出美国总统。美国总统再通过自己与参众两院之间的多方角力推选出美联储的委员。最终,美联储的委员之间再次统一认识后才能选出委员会主席。

老布什常驻过联合国,又曾驻华,又干了中情局局长,当了副总统,又连任了副总统,接着当了总统。退下来后,他的儿子又当了八年总统。布什家族是美国的第一家族。美联储最终还是人的集体。美联储最终还是去表达这个集体里的人的意愿。显然,这个集体现在表达的是布什家族的意愿。结果出来了,今天是布什家族左右着美联储,美联储左右着美国总统,中情局是美联储的军队。老布什是当今美国的太上皇。

美国总统的选举制度与议会制度把美国的政治生活控制在了贵族阶级手中。美国政府只是美国贵族阶级奴役人民的派出机构。控制美国政府的是美联储。控制的手段一是货币政策,二是中情局。控制美联储的是贵族阶级中的第一贵族家族。第一贵族家族通过控制美联储以及美国政府打击的是与自己对抗的其他贵族家族。布什家族是今天美国的第一贵族家族。美国各州又都有其自己的第一贵族家族。因此,美国的政治生态的实质是一种被历史证明过了的,十分原始,庸俗的家族政治。因为这样的政治结构藏污纳垢,内耗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其核心灾难是:美国的宪法是得势家族的家规。

大家都知道,美元这东西在小布什自编自导自演的911之后膨胀到今天。美元的泛滥与贬值从911开始后,直接引发了次贷危机,次贷危机又变成了全球金融风暴。美国的救援政策还是使美元接着泛滥并贬值的注资。奥巴马时代是接着把小布什干的坏事进行到底。美元在失去了泛滥基本面的支持后,居然搞起了QE,并一路到达了QE4。这么下去,不来个九九八十一难是不罢休了。

美元QE到4,美元的基本面应该迫使美元大跌。但事实上,美元在奥巴马时代就是大的平台震荡。相反,美国股票指数却是一路向上。大家都知道,QE的钱是去买美国股票的指数了。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我也说过许多了。这里要提供另一个版本的美元泛滥后的计划。

布什家族现在所拥有的美元资产已经或者大面积的逃离出美国股票指数了,即道指。出货后的这些天量资产已经或者正在转移到非美元货币中。比如日元,英镑,欧元,人民币,港币等等。当这些天量资产完成了彻底的转移后,在特定的时候,美国股票市场将崩盘。与美国道指一同崩溃的是美元指数。这个美国的股票与货币市场的联合崩溃会引起全世界的金融市场大崩盘。然后就是一场谁比谁惨的比赛了。等到全世界都死光了,布什家族所拥有的非美元的天量资产会重回美国,抄底美元与美国股票指数。这个计划与我之前所披露的计划情况基本相同,只是因为一路走来的世界局势在变化,所以计划也要跟着调整。

如果说,德法现在已经点燃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区火苗,这个火苗是否会烧遍全球的关键在于美国的崩溃。而美国股票市场的崩盘时间点,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起始点。布什家族膨胀美元这么多年了,要讲清楚泛滥到今天还没停下来的美元早晚要出事的这个道理并不比三角函数难。再想想罗斯福新政,真指望奥巴马再续罗斯福新政而让美国重新强大起来吗?奥巴马使用的罗斯福新政只是一张让自己连任的牌,这是美国政治生活里的各种流氓手段之一,与重振美国的强大无关。罗斯福新政的8年成果是失业率不跌反增,奥巴马不是一样吗?全世界都应该很明确的认识到,美国的强大就是发了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财。任何人,任何新政都救不了美国,唯有战争。

现在德法是一头冲进了奥巴马在中东设的空城计。不过,德法对抗的不是奥巴马,而是布什家族计划中的绝对要发生的美元战争。美元是世界的主要的流通货币,以美元为基础的战争只能是世界战争。德法认为是早晚要打,现在只是做接招前的布阵。

布什家族何时启动美元战争呢?也就是何时让美国股票开始向下跳水呢?就看奥巴马在中东设的空城的结果了。他是想等中东这个空城乱局结束后,就算有胜出者,也是虚弱的。布什家族会来收尸,这就是启动美元战争的时机。眼前的QE4,是布什家族等着中东的混乱等到花儿也谢了后还见不到大爆炸,而努力的拖后启动美元战争的时间点。不过,布什家族也不可能无限的等下去。QE是可以无限下去,但美元膨胀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爆炸将是人力不能控制的。如果非要无限的等下去,最后的美元战争的开始点可能都不是布什家族自己能控制的了,那糟糕的就是布什家族自己了。所以,QE4之后,可能还能接着QE下去,但总体时间不多了。美元战争随时开始。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只要起了贼心,立即就会有三个敌人跟着你。奥巴马在中东设下空城计,其正面的敌人就是德法,甚至是整个欧洲,因为美国不能否认全欧洲知道这个空城计,美国也不能否认这个空城引起了俄国的不满。美国的背后是英国,以及一切没被这个空城卷入的对手。对于美国自己,布什家族虽然是美国的第一家族,但美国不是只有这一个家族。另外,奥巴马也不是弱手。美国还要面对自己的人民被自己的崩溃经济折磨后的选择。美国人民手中的武器是很多的,各州武装独立是现实的。

2012年12月27日,老布什进重症监护室。

英国诈骗希特勒而挑起的苏德战争的手段是意识形态,但能说动希特勒还是因为有苏联那块大肉。英国通过暗杀罗斯福拐卖杜鲁门折腾出来的美苏冷战,是因为英国让美国在中东垄断了石油这块大肉。英国又通过捧杀小布什制造了2003年的美伊战争,还是中东石油,但这次的大肉是美元的霸权地位。今天,面对布什家族计划中的绝对要发生的美元战争,英国能拿出什么让美国上钩,从而引导美国进入英国导演的《老狼请客》,而不是看着世界进入了奥巴马的空城计而走上了美国版的《老狼请客》呢?

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于2012年11月27日宣布,加拿大央行行长Mark Carney成为下一任英国央行行长,任期为5年。Mark Carney是现任加拿大央行行长,他在加拿大央行的任期将于2013年6月1日结束。对于英国央行行长的任命,他表示“很荣幸”。Carney成为英国央行行长,这将是英国央行318年历史中第一次由外国人担任行长。不过Carney表示将申请英国国籍。

Carney曾经在高盛任职,他在高盛的前同事目前在欧洲还担任着其他要职,如欧洲央行行长,意大利总理,希腊总理等。Carney表示,面对经济长期滑坡,央行也可以通过维持低利率和大量印钞来刺激本国经济,直到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GDP)恢复到过去的水平,即把NGDP作为货币政策目标。

1997年,英国效仿美联储,使自己的央行也具有了独立于政府的货币政策决策权。英国现在是希望通过把自己的金融战斗力的指挥权交给布什家族发动美元战争的主力军之一的高盛,从而挑起第一次世界金融大战开始后的美国与德法间的战火。

Mark Carney成为下一任英国央行行长的故事,好比周小川是日本人一样,实在难以接受。但这个故事的本质就是另一个慕尼黑协定,又一个英军将于1947年3月31日撤出希腊,再一个“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必要性”的游说。大肉从苏联,石油,美元,变成了德法两国吗?是,也不是。

布什家族计划中的绝对要发生的美元战争的最低目标是把希腊,意大利拉出欧元区。英国想跟着美国先把巴尔干半岛拿下来。而美元战争的最高目标是解散欧元,金融殖民了德法。美国想重回马歇尔计划。而英国会在美国解散欧元后,美国再次操作马歇尔计划之前抛弃美国,转头拿起“正义”的宣言来赶在美国之前收编了德法。当然,如果美国操作不到解散欧元的步骤,英国会配合美国到底。反正,不是美国伤就是德法残,英国是很欢迎的。

英国的多手准备是必然的,因为英国自身的问题也很严重。1980年,当一名捷克叛兵提供的信息证实了前工党首相斯通豪斯是一名间谍后,撒切尔夫人同意将此事掩盖起来。1980年11月6日,撒切尔夫人在唐宁街会晤了她的家庭秘书威廉怀特劳和司法部长米歇尔•哈沃斯先生。她决定不对斯通豪斯进一步问罪,也不对其起诉。决定掩盖斯通豪斯间谍案不久前之前,1979年,女王照片检验员Anthony Blunt被揭发为前苏联间谍。经证实斯通豪斯是受雇于捷克的间谍,由此他成为英国政坛上仅有的位居首相之职的外国间谍。

美元战争的计划里,最不可控的因素是中国。因为,中国在金融战争的整个过程里,帮任何一方,另一方都会立即毙命。所以,美国需要日本在亚洲挑起金融战。当然,首先是美国自爆自己的美元与道指,然后日本跟着爆炸日元与日经指数。此后,美欧日联动杀死韩国经济,东北亚危机就能烧到东南亚,再次上演全面的亚洲金融危机。欧洲方面,希腊与意大利各自会择机宣布退出欧元区。全球经济吃紧,中国的出口受阻,GDP下行。自顾不暇的中国有能力出手帮谁吗?当然,这是美国的盘算。

面对美国的盘算,把世界引入英国版的《老狼请客》,英国应该再准备些什么?仅仅是看着美国解散欧元后,抛弃美国,与美国进入战争状态吗?真到了美国解散欧元之时,就算英国去扶持德法了,整个欧洲又有多少实力来对抗美国?就算欧元解散了,就算美国因为发动了美元战争而自损极重,从而导致了英国扶持起来了德法,整合了欧洲大陆后,英国以全欧洲之力能与美国战争了,这个世界还有中国呢。英国版的《老狼请客》依然是惨淡的。英国还是不可能重回日不落的辉煌。

2012年12月26日,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简称港交所)正式将伦敦金属交易所(简称LME)归入麾下,港交所对LME的13.88亿英镑收购计划,已正式完成。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很高兴看到LME6日正式成为香港交易所集团的一份子。“我们深信,通过结合彼此的关系网络、专长与知识,再加以LME在世界市场的牢固地位,双方的伙伴关系所衍生的禆益将无可估量。”李小加说。

LME行政总裁马丁表示,凭借香港交易所在亚洲的地位、基础设施及资源,LME无疑将继续是世界最顶尖的基础金属交易所。“今天我们展开了新的篇章,我深信LME的前景将要比以往135年更广阔。”马丁说。

LME对石油的期价是有实力左右的。英国引入中国,让中国力量去左右石油价格,是希望美国解散欧元之后,美国加强了对石油的垄断之后,中美之间能因为石油的价格问题打起来。那时的中美对抗是建立在欧元解散的基础上,英国乘机收编德法,整合欧洲。赚死了。中美互扔原子弹,英国旗就插遍全世界了。接着收了俄国只是小场面。2020年之后,英国就能笑傲全世界了。据英国《泰晤士报》12月28日报道称,中国正在推动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沙特,使用一个上海基准为其原油定价,此举可能改变西方的布伦特原油和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把持定价权的局面。

脑袋被驴踢了的人,是那种对其他事情反映和正常人一样,或者超出常人,但某些方面却反映比较迟钝,这种人有的是偶尔的反映麻木,有的是经常反映麻木,但经常反映麻木的人,往往其他方面有着异于常人的思维。

面对这么复杂的国际盘面,中国怎么办呢?

伟大的胡主席在2013年的新年贺词里说到:“中国人民始终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力量。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人民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决不会动摇。中国将一如既往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积极推动采用和平方式妥善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努力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具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指出,从国际环境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判断没有变。同时,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紧紧抓住、切实用好这样的新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努力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谋求更大的国家利益。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

三、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

四、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五、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六、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

2013年的第一篇正文,到这里也应该收尾了。难得有机会,我也俗一下吧。我想谢谢那些为我个人在精神以及物质上提供支持的他和她。

谶曰

有客西来 至东而止

木火金水 洗此大耻

颂曰

炎运宏开世界同

金乌隐匿白洋中

从此不敢称雄长

兵气全销运已终

推荐阅读: